一周概念股:A股祭出新政组合拳 中国厂商掀起AI手机增长浪潮

来源:爱集微 #一周概念股#
7133

本周内,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科创板改革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八条措施》,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引发了投资人和创业者的热烈讨论。

产业链方面,伴随着小米、vivo等厂商陆续推出AI手机,行业掀起激烈竞争及增长浪潮。不过,由于中国对AI技术的监管,iPhone大力推进AI在中国这一关键的市场面临着一些重大挑战。

A股祭出新政组合拳

今年2月,吴清接手证监会主席一职,被赋予强力救市的重责大任。随后,中国证监会提高公司上市门槛,加强对计算机量化基金的监管,并深化了中国基金和券商行业的改革,加上一系列提振市场的措施,中国蓝筹股指数沪深300(CSI 300)已从2月份触及的五年低点反弹。

随后,A股连续出台了多项纲领性文件。

4月份,为了加强监管和防范风险,进一步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称“新国九条”)。

6月19日,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科创板改革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八条措施》,进一步深化改革,提升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的包容性,发挥资本市场功能,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大局。

同一天,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围绕培育创投主体、拓宽资金来源、加强引导与差异化监管、健全退出机制、优化市场环境等五大方面提出17条具体举措。

对此,一家头部半导体投资机构的合伙人王为(化名)对集微网表示,对于长期陪伴产业提升全球竞争力和基础创新来说,是利好,理性周期引导大家往正确方向使。“短期内会有阵痛,靴子落地后,很多拟上市公司IPO终于结束煎熬的等待过程,现在明确了(不能上),抛弃幻想更好。但其实只有方向明确,创投产业就会体现韧劲,最怕的还是‘方向不明确’。新政已经明确指明了方向,就是要并购,要创新。”

王为指出,科创板经过五年发展,创投市场不可能在回到前三年的“野蛮掘金时代”,接下来需要半导体产业升级,提升国产比例,各赛道跑出龙头企业。但是放到全球市场去看这些龙头企业体量还是太小,要提升他们的竞争力,一方面通过并购,一方面不断进行自主创新,甚至颠覆性的创新。“因此可以看到现阶段政策的风向倾向于加强监管和完善制度漏洞,帮助提升包括半导体企业在内的新质生产力投资质量,培育龙头企业,改变现阶段大量小、微企业分散、内卷的状态,引导科技创新,这是挺好的。”

同时,他还提到A股半导体正在经历分化,小盘股受到打压,而龙头公司股价相对稳定,这一现象可能会加剧龙头企业的整合,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现在我们看到的半导体并购主要还是上市公司对非上市公司的并购,接下来将会逐渐转向上市公司之间的合并。”他指出,“这是由于当前的监管措施总是后知后觉,创业者和投资者则会有前瞻性,走在监管前面。监管的底线是保障市场健康,而当前的‘八条措施’正是对市场环境建设的明确指引。”

一家半导体孵化器负责人告诉集微网,“八条措施”和“创投17条”对于早期孵化算是利好,尤其后者,类似于几年前的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一个不同形式,目的是鼓励在硬科技领域能够有更多的核心技术的创业项目出现,并得到风险投资的支持,所以现在先配套了新的风险投资的政策。

三家企业撤回IPO申请文件

伴随着监管方面的变化,A股IPO审核也随之变化。时隔四个多月,北交所上市委重新启动IPO项目审议,首单获得通过。

6月17日,北交所上市委召开了2024年第10次审议会议,成都成电光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首发申请获审议通过。该公司主营业务为网络总线产品和特种显示产品的研产销,产品主要应用于国防军工领域。2021年至2023年,工商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 1.21亿元、1.69亿元、2.16亿元。

尽管部分IPO项目逐渐恢复审核,但在严监管的态势之下,企业IPO的推进,也越来越谨慎,越来越多企业撤回了IPO申请。本周内,金鸿新材、江铜铜箔、玮硕恒基三家产业链企业撤回IPO申请文件。

6月15日,深交所披露了关于终止对昆山玮硕恒基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审核的决定。该公司主营业务为消费电子精密转轴产品的研产销,主要应用于笔记本电脑,目前与联宝、仁宝、广达、纬创等全球知名的笔记本电脑代工厂建立了持续稳定的合作关系。

6月16日,深交所披露了关于终止对江西省江铜铜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审核的决定。该公司主要从事各类高性能电解铜箔的研产销,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储能设备及电子产品、覆铜板、印制电路板等多个领域。

6月17日,深交所披露了关于终止对山东金鸿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审核的决定。该公司主营业务为特种陶瓷制品的研产销,掌握了特种陶瓷从材料配方到制品的全套技术工艺,产品广泛应用于锂电、半导体、光伏、节能环保、冶金、热电等工业民用领域和防护装备领域。

中国大陆对AI手机兴趣强烈

在AI手机赛道,中国大陆是最早采用AI手机的地区。小米、vivo等厂商在2023年第四季度推出AI手机,掀起激烈竞争及增长浪潮;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大陆市场AI手机出货量达1190万部,占据全球AI手机出货量的25%,是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AI手机市场。

Canalys指出,中国大陆市场一方面拥有庞大、无可替代的数据体量——这对于大模型的训练、优化、迭代至关重要;另一方面,由于中文语言和本地法规的要求,苹果、三星这样的国际品牌在中国大陆市场都需要与政府批准的生成式AI模型供应商合作,这使得厂商在中国大陆及以外市场的AI部署模式呈现双轨化格局。

中国大陆头部品牌荣耀、OPPO、vivo、小米作为先锋厂商,自2023年陆续全部入局AI赛道,制定并公布了其AI战略,作为行业先锋引领着中国大陆AI手机市场的发展。

Canalys分析,苹果和华为在AI战略公布上则显得更加谨慎和保守。苹果直至上周的WWDC才正式推出Apple Intelligence,其核心功能在中国大陆市场将面临两个本土化挑战:一个是依赖于ChatGPT的Siri功能可能无法使用;另一方面便是Private Cloud Compute的功能,针对中国大陆的是全球前三大智用户数据,可能需要通过搭建或托管在本土的私有云服务器。

根据Canalys调查,中国大陆是全球前三大智能手机市场中AI兴趣倾向最强的市场,对AI兴趣较高的消费者占比31%,兴趣极高的消费者占比12%,展现出了对新技术更开放的态度。

调查显示,AI功能目前是中国大陆消费者转换品牌的第四大驱动因素。调查显示,在主要的品牌转换驱动力中,有27%的消费者会因为最新的AI功能而考虑转换品牌;AI对于吸引流动用户的潜力排在“硬件规格更好”“物有所值”“配套智能设备的代金券”之后。

目前,尚未有厂商通过AI从消费者端实现直接的货币化变现。调查显示,有令人欣喜的71%的中国大陆用户愿意为具有先进AI功能的智能手机支付额外的费用,包括更高的设备价格、AI应用订阅费和增加的数据费用。该比例也高于美国和印度等其他地区市场。

相较于国内手机品牌,由于中国对AI技术的监管,iPhone大力推进AI在中国这一关键的市场面临着一些重大挑战。

Apple Intelligence是苹果的一项最新举措,旨在将AI引入其设备。它具有苹果语音助手Siri的改进版本,以及自动整理电子邮件或转录和总结音频片段的功能。

苹果表示,Apple Intelligence将于今年秋季推出美式英语版本,明年还将推出更多语言、功能和平台。不过,在本月的年度开发者大会上,该公司在AI发布会上并未透露在中国推出的产品。

分析师表示,这可能与中国对AI的严格规定有关,因为苹果正在试图弄清如何进入这个复杂市场。

责编: 邓文标
来源:爱集微 #一周概念股#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