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股价值观】纳芯微:深耕“感知+隔离”细分场景,汽车+新能源驱动成长

来源:爱集微 #纳芯微#
4.5w

个股观点:

1.纳芯微可提供1800余款可供销售的产品型号,产品进入中兴通讯、汇川技术、霍尼韦尔、智芯微、阳光电源、海康威视、韦尔股份等公司供应体系,未来重点发展的车规级芯片也开始向比亚迪、东风汽车、五菱汽车、长城汽车等终端厂商供货。

2.并购麦歌恩后,纳芯微传感器板块营收将实现4.65亿,超越电源管理产品成为第二大业务,在磁编码、磁开关等细分领域对纳芯微进行补强。

3.纳芯微毛利率和净利率表现在近年来有所波动,下游应用市场正逐步迎来需求拐点,公司业绩有望逐步改善。

传感器被称为“科技之眼”,它们能够精确地测量和感知周围环境中的各种参数,如温度、压力、光线、声音、电磁场等,并将这些物理量转换为电信号,使得机器和系统可以理解和响应其环境。这种能力使得传感器在自动化、监控、医疗、环境监测、智能设备等众多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据相关数据统计,全球磁传感器市场规模在2016年为16.40亿美元,2021年增至26亿美元,预计到2027年将进一步增长至45亿美元,展现出约9.61%的年复合增长率,这一增长当下主要得益于汽车电子、工业自动化以及消费电子产品的不断发展。目前全球磁传感器芯片主流玩家包括Allegro、英飞凌、AKM、Melexis、TDK等海外厂商,尤其是在车规磁传感器领域,海外头部玩家占据了市场的主要份额。

而近期,国产模拟龙头纳芯微收购磁传感器厂商麦歌恩变得尤为瞩目。

从消费到泛工业,汽车模拟IC领跑者

苏州纳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纳芯微”,股票代码:688052)成立于2013年,是一家聚焦高性能、高可靠性模拟集成电路研发和销售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产品在技术领域覆盖模拟及混合信号芯片,当前是数字隔离类芯片领导者、国内汽车电子芯片领跑者、国内品类完整的物联网感知芯片提供商。

2015年之前,公司产品主要为应用于消费电子领域的传感器信号调理ASIC芯片,并陆续推出三轴加速度传感器信号调理ASIC芯片、压力传感器信号调理ASIC芯片和电流传感器信号调理ASIC芯片;2016年,纳芯微开始布局工业及汽车领域,基于传感器信号调理芯片开发隔离芯片,推出面向工控及符合汽车前装市场的压力传感器信号调理ASIC芯片,并入股襄阳臻芯,拓展汽车中高压压力传感器领域的应用;2017年推出面向中高压压力传感器市场的陶瓷电容压力传感器核心器件级解决方案;2018年以来,纳芯微先后推出了标准数字隔离芯片与隔离接口芯片、集成电源的数字隔离芯片、隔离驱动芯片以及隔离采样芯片,实现了对数字隔离领域产品的多品类覆盖,并进一步拓展了传感器信号调理ASIC芯片的品类,推出了红外传感器信号调理ASIC芯片,并于同年推出集成式温度传感器芯片、集成式压力传感器芯片。

2020往后数年,纳芯微持续聚焦汽车电子和泛能源两个领域市场方向开发产品,并于2022年4月完成科创板上市,IPO募资达58.11亿元。近期,纳芯微连续抛出并购计划,2023年7月,纳芯微与昆腾微10名股东签署《股份收购意向协议》,就公司拟通过现金方式收购昆腾微33.63%股权的事项达成初步意向,收购价格将不超过15亿元,以期拓宽公司在无线连接、通用信号链、音频方案等领域开发产品的可能性;2024年6月23日,纳芯微发布公告称,拟以6.82亿元收购麦歌恩68.28%的股份,丰富公司磁编码、磁开关等磁传感器的产品品类,与公司现有的磁传感器产品形成互补。

一路走来,纳芯微身后集结了豪华的投资阵容,其中国家队大型基金子公司聚源聚芯、深创投等深度参与,也涌现了哈勃投资、小米长江等知名产业资本的身影。股权结构方面,截至2024Q1末,王升杨、盛云、王一峰分别持股10.87%、10.13%、3.80%位居前列,三人已签署《一致行动人协议》,为纳芯微实际控制人。其中,王升杨和盛云是纳芯微创始人,公司核心技术人员均有来自ADI、Marvell等海外龙头工作背景,产业从业经历10年以上。

目前纳芯微已能提供1800余款可供销售的产品型号,产品不仅顺利进入华为、中兴通讯、汇川技术、霍尼韦尔、智芯微、阳光电源、海康威视、韦尔股份等公司供应体系,其未来要重点发展的车规级芯片也开始向比亚迪、东风汽车、五菱汽车、长城汽车等终端厂商供货。

此外,据Transparency market research数据,纳芯微传感器信号调理ASIC芯片2020年国内市场占有率为18.74%,尤其在压力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信号调理ASIC芯片领域,市场占有率分别约为32%和23%,展现出其在该领域的龙头地位;Markets and Markets数据显示,纳芯微数字隔离类芯片2020年全球市场占有率为5.12%,在性能指标上,如CMTI、ESD防护、工作电流等方面,已经达到或优于国际竞品的水平。

深化布局三大产品品类

纳芯微的应用布局产品主要聚集在三类市场,分别是泛能源领域、汽车电子领域和消费电子领域。

泛能源领域主要是指围绕能源系统的工业类应用,从发电端、到输电、到配电、再到用电端的各个领域,包括光伏储能、工控、电力电子、白电等,纳芯微在该领域的相关应用产品贡献公司的主要营收。

纳芯微汽车电子领域营收增速最快,主要的应用场景是两个方面:三电和热管理,整体是围绕新能源汽车智能化的趋势来布局。由于车规级芯片需要经过AEQ漫长的认证周期,纳芯微产品进入到整车厂和Tier 1客户也具备相当大的壁垒优势。

纳芯微在消费电子领域产品的开发则更倾向于对赛道的整体性补充,会做一些产品的定向开发,并没有做规模化铺开。诸如公司在2023年推出多款应用于消费电子领域的温湿度传感器和传感器信号调理芯片等。

而针对这三个主要赛道,纳芯微主要在做对应的三个产品方向:传感器产品(营收占比12.71%)、信号链产品(营收占比54.10%)、电源管理产品(营收占比32.81%)。

其中,纳芯微围绕传感器产品和信号链产品这两个核心赛道,快速拓展品类。公司传感器产品主要包括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磁电流传感器主要应用于新能源车三电系统,线性霍尔电流传感器主要应用于电动汽车电驱系统的相电流检测及工业电机控制和光伏逆变器等电流模块的大电流检测,角度传感器主要应用于热管理系统水阀、节气门、方向盘转角、汽车雨刮器、EGR阀等。

信号链产品信号链芯片是系统中信号从输入到输出的路径中使用的芯片,包括信号的收集、放大、传输和处理的全部过程,主要包括线性产品、隔离产品、转换器产品、接口产品等。纳芯微信号链产品涵盖了信号链细分领域中的信号调理芯片、隔离、接口、放大器等。

电源管理芯片是在电子设备系统中实现对电能的变换、分配、检测及其他电能管理职责的芯片,是电子设备中的关键器件,电源管理芯片同步于电子产品技术和应用领域升级,产品种类繁多。纳芯微的电源管理产品主要包括栅极驱动、供电电源、LED驱动、电机驱动、功率路径保护等芯片产品。

而纳芯微的潜在市场增量,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新能源车渗透率提高+光伏新增装机量超预期带动隔离芯片需求;隔离器件在工业自动化领域、5G通信电源、新能源汽车的下游一线客户的供应逐步实现批量供货;线控技术应用推动磁传感渗透率提升。

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的预测,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将从2023年的35.2%提升到2033年的60%。在新能源车的普及过程中,纯电(BEV)、插混(PHEV)和增程(REEV)三种主要电动化技术路线将长期并存,其中BEV因其使用费用低和驾驶体验好的优势,市场份额预计将快速提升。而新能源汽车相较于传统燃油车具有更高的电气化程度,因而需要更多的电子控制单元和功率电子设备,而这些设备在高电压和高电流环境下工作,需要隔离芯片来确保信号传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数据统计,2024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的中性预期为474GW,同比增长16%,尽管与2023年59%的增速相比有所放缓,但仍显示出强劲的市场需求。而随着光伏市场的快速增长,对于确保强电电路和弱电电路之间信号传输安全性的需求日益提升,隔离芯片可以保证信号在高压环境下的安全传输。

随着工业4.0的发展,纳芯微的布局的隔离器件在智能制造和物联网中也同样扮演着关键角色,实现设备间的安全通信,获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并与多个行业龙头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公司在隔离器件领域的强大竞争力和市场潜力能够在未来几年能够保证业绩增长。

在下游客户技术升级方面,线控制动技术作为智能线控底盘的关键技术,对磁传感器的精度和可靠性有着极高的要求,从而推动了磁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其中,TMR(隧道磁阻效应)传感器因其突出的性能,如温度稳定性好、电流功耗小、敏感性高,预计将在高性能应用场景中替代霍尔传感器,进一步提升磁传感器在汽车中的渗透率。

并购补足业务协同性

2024年6月23日晚间,纳芯微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以现金方式收购上海矽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直接持有的上海麦歌恩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62.68%的股份,拟以现金方式收购矽睿科技通过上海莱睿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间接持有麦歌恩5.60%的股份,合计收购麦歌恩68.28%的股份,收购对价合计为6.83亿元。

在纳芯微目前业务结构中,信号链占主要营收(53.8%),其次是电源管理(32.63%),最后是传感器业务(12.64%)。其中,传感器业务去年营收1.65亿,完成并购麦歌恩之后,传感器板块营收将实现4.65亿,超越电源管理产品成为第二大业务,在磁编码、磁开关等细分领域对纳芯微进行补强。

并购完成后,纳芯微的研发团队就不需要在类似的产品方向上重复投入研发,进而提升了整个研发资源的聚焦程度,有利于纳芯微开发出更加有竞争力的产品。另一方面,纳芯微在车规产品领域整体出货量规模也会变大,在供应链上完成更多的协同,其中,包括公司在整个BOM和封装测试的成本上,可以去除一些不必要的重复投入,并产生更多的复用环节,帮助纳芯微产品构筑成本优势,进而更从容地来应对整个汽车传感器的激烈竞争。

当前,传感器市场仍旧呈现碎片化的市场现状,海外头部厂商在一些关键应用领域的市场占有率较高。纳芯微并购麦歌恩后带来的资源聚焦和供应链降本,结合国内厂商在磁传感器渗透率缺口较大的市场机遇,纳芯微或会持续推动汽车电子行业的质量提升和技术创新。

需求拐点将近,业绩正逐步改善

纳芯微2024年各下游均正逐步迎来拐点,公司业绩有望逐步改善。其中,2022年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16.70亿元、2.51亿元,同比增长93.76%、12%;2023年公司受到终端需求疲软和客户去库存的影响,营收和利润同比出现大幅下滑,当期营收为13.11亿元,同比下降-21.51%,扣非净利润为-3.22亿元,净利润受到2.21亿元的股份支付费用的影响;从2023Q4和2024Q1的经营数据来看,23Q4和24Q1的营收都出现了环比增长,但是由于研发费用支出较高,扣非净利环比亏损仍在发生,但经营数据整体呈现出一定的回暖趋势。

纳芯微的毛利率和净利率表现在近年来有所波动。从2023年开始,公司的综合毛利率出现了下降,2023年综合毛利率为38.6%,而到了2024年第一季度进一步下探至32%。这种下降可能与公司面临的市场竞争加剧有关,尤其是在隔离芯片领域,纳芯微在2023年经历了价格战,导致毛利率急剧下降。净利率方面,受股份支付费用增加、费用率高企等影响,净利率短期有所下滑。

同时,由于竞争加剧,纳芯微各项费率支出情况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升。公司于行业下行周期中坚持多方面资源投入,2023年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持续上升,分别达到8.96%/18.60%和39.79%。值得提及的是,公司为了保证新产品的推出和技术创新,研发费用率占比最高,以期在未来实现业绩的改善和增长。

纳芯微库存水位仍旧高企,超过8亿元,但是模拟芯片产品迭代周期较长,不会因技术迭代快速而迅速贬值,因此主要需要观察下游应用市场的去库情况。从各下游景气度来看,汽车电子方面,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提升,随着行业去库市场已有明显回暖;消费电子方面,2023年已迎来复苏,终端库存回至合理水平;传统工业方面,2023年Q3以来已现企稳好转,库存消耗至相对合理水平;光储方面,由于前期下游客户对需求预期乐观,致使客户端和渠道库存堆积较高,目前仍持续去库存中。

整体来看,纳芯微在2023年的业绩受到宏观经济和半导体周期下行的影响,终端市场需求疲软,导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而随着下游需求回暖和新产品布局推进,纳芯微产品聚焦泛能源和车载电子赛道等强增长赛道,通过新产品布局和强化技术壁垒,有望在长期恢复业绩增长。

总结

当下,纳芯微正执行围绕汽车、泛能源战略核心市场,快速地进行产品布局,以期拉开与其他玩家的距离。据中邮证券测算,纳芯微已经基本覆盖了所有国产新能源车型,平均每辆车上有20-30颗纳芯微芯片,平均销售额接近100元。而根据公司现有产品规划,纳芯微目前能为一辆车提供的最高价值已超过400元。到2025年,全车价值或可超过2000元。

这些产品布局方向会成为纳芯微在未来一两年时间里新的增长引擎。除此之外,纳芯微也正在布局比如车的音频、视频、影音娱乐方面的核心芯片,这部分可能在两三年后会开始为营收增长创造贡献。

纳芯微CEO王升杨表示,公司的战略还是围绕着核心的应用,从一个一个细分的场景开始切入,把每个细分场景能够做深做透,能够持续地去带来增长贡献。

责编: 邓文标
来源:爱集微 #纳芯微#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