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微访谈 | Chris Pereira:中国半导体企业出海,请不要吝啬一杯咖啡钱

来源:爱集微 #出海# #品牌建设# #本土化# #投资孵化#
4.3w

本期受访人:Chris Pereira(彭家荣)——iMpact美讯公司创始人,CEO。Chris Pereira曾在华为任职四年,主要负责公司海外危机公关处理和政府活动对接。目前他领导下的iMpact服务于中国高科技企业出海的品牌宣传、市场拓展、合作伙伴搭建等一系列事宜。集微访谈就中国半导体、新能源、AI企业的出海挑战与机遇等一系列问题对其做了访谈,收到了十分有启发的答复

集微访谈:Chris您好,很高兴有这样一个对话的机会,就中国半导体、新能源汽车等企业出海的品牌建设,市场拓展等一系列问题向您请教。集微网目前在密切关注印度、东南亚的手机、PC等供应链的变化。很多相关赛道的不少中国企业也在越南、马来西亚等设立了子公司,东南亚和印度未来是否会挑战中国大陆的原有产业链生态?

Chris Pereira:供应链确实有转移的趋势,这个趋势也不止在东南亚,也发生在墨西哥和欧洲。甚至在美国本土也有一些中国公司在建厂。我今天刚刚制作和发表了一个视频,就是谈的这个事情。总我个人觉得这个趋势是中国产业升级的表现之一。也就是说中国在做到成为“世界工厂”的同时,同样把这三四十年的发展经历和经验结合起来了,也就是中国管理模式的出海。中国企业把最佳的实践管理、工厂生产方法带到了海外去,我们也有很多中国客户在美国建厂,尤其是一些新能源赛道的,他们现在要招很多本地人,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很多东西在本地生产,本地供应会更省事一些。

你提到的越南的例子就是中国产业升级的直接结果,某些低端生产很可能会往外走。中国生活水平提高了以后,劳动力成本什么的也会升高,中国的高端劳动价值链构成会更多。所以总体上我觉得这个对中国的海外影响力,以及对中国经济来讲其实是个好事情,是中国在全球化布局中的生产力,以及科技、经济全球化力量的展现。

我是这么分析的,如果从更高层面上看的话,中国与海外并不是一个二选一的过程,中国也会有很多新的生产基地,中低端的一些战略性产能可能会转移到其他国家去,因为中国企业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也需要一些海外对本地的供应支持。

集微访谈:去年墨西哥取代中国成为美国最大进口国,而且美国以所谓“去风险”(de-risk)的名义影响在华企业的决策,像苹果这样的公司也在分散他们的产品线制造据点。

Chris Pereira:墨西哥是个值得关注的地方。很多车企在那边建厂,我觉得背后的一个很大的故事是其实有中国老板们在墨西哥建厂,所以他们还是间接的跟中国在做生意。

这个是一个很重要的趋势,为什么墨西哥变得重要了?是因为这样的话可以离美国市场近一些。你说的那个de-risk,其实我并不觉得美国人那么在乎这个risk(风险),我觉得更多的原因是他们希望不那么的依赖中国供应链。墨西哥充当了一个很好的中间国的角色,虽然大部分,甚至百分之八九十的生产还是在中国,然后会运输到墨西哥作为最后的组装地,印上“墨西哥制造”然后再供应给美国。这是中国企业想出来的一个比较聪明的供应链解决方案,既回应了美国的要求,也解决了两方的贸易合作伙伴的需求。短期内工厂离开会导致一些人会失业,同时如果这些中国企业在全球化思维下进行出海行动,会拉动一个明显的大的用工潮。从美国的历史经验来看,二战以后也有过这样的全球化的过程。美国的企业在海外有布局以后,很多总部会设在美国;同样地,中国有这些布局以后,其实反过来在中国本土会有很多非常不错的新的工作机会出来——要管理全球业务的总部的这些职位。

在这个形势的驱使之下,所以我觉得会有一部分的工作机会在缓冲性增加,对于中国总体的经济构成也会有一定的贡献。但我同时会建议,从长期来看的话,没有一个经济体是永远保持不变的,永远都会有一些高和低的起伏,最重要的是要有政策的稳定性。

集微访谈:目前因为一些区域性的保护主义,欧美对中国车企、光伏类企业的各类反倾销,反补贴的调查很多,增加了中国相关企业的合规成本,对此您怎么看?

Chris Pereira:的确在这方面中国企业会有一些压力,我非常关注中国新能源这个行业的发展,也是我们美讯服务和关注的最重要的赛道之一。从电池的原材料到电池生产,太阳板、汽车等,整个链条我们都有很多客户面临着你提到的这些挑战,其实合规是最基础的红线。所以,这对于做海外市场很重要。如果要开拓欧洲市场的话,要对当地的法律法规了解清楚,这样可以避免投资的某个经营方向突然出了大问题。所以美讯也在支持很多行业和企业做合规调研,怎样去规避风险也是很多中国企业在做的事情,他们现在需要在本地多招人,并且贡献于本地。至于某些反补贴反倾销的调查,不管是欧洲还是美国,他们会担心这些出海的中国企业到这里是不是只是来捞钱而不贡献于本地。他们会评估这些经济的行为对本地有没有好处,会不会伤害他们等等。所以我会建议中国企业到海外的时候要多多交朋友,你要多致力于本地,本着全球化思维发展业务,同时要在本土化方面一定要下点功夫。新能源,可持续性发展,环保主义等等议题对这些企业都很重要。多交朋友,这个是一个很重要的点一杯咖啡就能省去很多的钱

集微访谈:您之前在华为工作多年,负责华为的危机公关处理。您说的“多交朋友”是不是也要包含对政府公关活动,多认识一些政府决策层的人?

彭家荣:好问题,交朋友也可以是有针对性的。从最简单的角度来讲,可以从一个小圈子开始,然后再去对外拓展,交朋友可以从小事情开始。比如说如果刚刚建了一个本地的办公室,办公室周围的邻居企业就约着认识一下。

再往外的话,你办公室所在的地方的本地媒体,哪怕是非常小的媒体的主编,纸媒发行人等都可以约一下认识。你甚至不需要让他们具体做什么,不需要采访,也就是介绍自己说“我们刚刚搬进来,很高兴认识你来喝杯咖啡”等等。本地的市政府、州级政府的代表区的议员,这些政客都可以约来喝喝咖啡,一开始不需要给他们建立特殊的联系,让他们帮着做什么等等。交的各种圈子的朋友是非常重要的,这样的话假如说某一天有各类问题出现,那你就不是以一个陌生人的角色出现,你是有熟人在本地的。你提到的监管部门合规部、法务部等这些人,多和他们建立联系也是一个办法。其实更有效的一个方法是要认识更多的行业分析师,找到懂这个行业的专家,这样的话你可以通过日常交流,把握好政策的风向和趋势。你要是直接去拿着项目找政策决定者,其实他们也不会告诉你太多,他们也很忙,不会有那么多时间自由交流。你要是如果本地,比如说你在纽约,就可以认识到很多懂各种行业的政策的人,在附近约他们一个小时或者半个小时的咖啡,互通有无,你通过这个咖啡时间了解到的信息会非常有价值。对于你所在的行业,他们可能会说我“听说某某方面可能会出一个新的政策,在下半年.....”这种信息你在网上是查不到的,监管部门也不会告诉你,但是你通过一个咖啡可以了解到,所以我说交朋友主要是在这一点上。

集微访谈:您说的非常好。集微网就“芯片法案”拨款落地的问题采访过《芯片战争》的作者Chris Miller,问他原新罕布什尔州的州长是否动用了个人的人脉让BAE公司拿到了拨款,他回答说不是,拨款要走正常程序的。后来感觉,面对采访他好像也只能这么回答。另外,在美国确实也是有游说和政府公关这一整套体系的。面对商务部很多严厉的制裁和各类“实体清单”,现在中国企业在美国的公关活动是不是不如以前那么有效?

Chris Pereira:至于对政府公关和游说行为,我认为是有效的,只是没有那么直接而已,其实每个国家都是由人组成的。

在欧美,法律法规本身有一些方面是非常清楚的,但是法律之外总会有一些灰色地带,正面反面的解读都可以,你执不执行是由人来决定的。你刚才提到的“芯片法案”拨款落地问题,如果两个公司都差不多,钱拨给谁呢?你肯定倾向于给你认识的人,或者是熟悉的人,对吧?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你花了一些时间去认识人是有价值的。对方并不会为了你的友谊而去“犯规”,或者是做一些不应该做的决定去偏向你。有一些行为标准和行动流程是很透明的,但是如果有操作空间的时候,就有掺杂人为的因素,还是那句话,世界都是由人组成的。

根据我的观察,中国企业出海,尤其是到了欧美,他们会非常看重法律法规的条文,咬文嚼字,非常较真每一句白纸黑字是怎么写,而往往会忽略本地关系的重要性。

所以到最后执行层面,决策人的决定从严还是从松,他们觉得你是不是靠谱,他们对本地好不好,这种评估标准感觉有点像交警抓违章的,有的时候比如说你超速,如果不是那么的严重的超速或者是其他小问题,他们给你拦下来,在北美你需要向他们微笑道歉,有的时候他们会让你走,你给他们较劲的话,肯定吃到一张罚单的。

集微访谈:我看到美讯其中一个业务就是在海外给中企做branding就是品牌宣传。现在有一个问题不能回避出于欧美对中国的这种意识形态上的偏见或者隔阂他们往往会从政治猎巫方面去审查你的品牌宣发,这对你们的业务是不是也构成一个挑战

Chris Pereira:这方面的挑战没有太多。美讯的总体定位是帮助中国企业在海外发展业务,所以我们是希望服务能和客户的核心的业务走的近一些,比如说销售渠道拓展,招人,合规等等。想要招高质量的人才的话,还是需要塑造一个雇主层面的形象。你提到的挑战其实有两个层面,一个是一家企业国际化和本土化做得好的话,其实大部分时间内,大部分的企业都没有任何问题的,媒体报道的那些出问题的往往都是很多大型企业。中美大型的头部的企业都会受到媒体和政府的特殊关注,树大招风。Meta也好,Google也好,天天都有负面新闻,从我出生的时候起,沃尔玛就负面新闻不断。被批评不是问题,但要有足够的格局面对这种批评。关系的紧张,反而会促进中国企业在海外进一步的本土化。美国企业在中国也面临一样的压力,也会更多的考虑怎样去贡献于中国的社会。所以总体上我觉得如果从本地的角度来看,多贡献于本地社区是一种积极信号的释放。

集微访谈:我们现在也在关注海外半导体投资的一些情况,发现很多来中东的主权基金或者财富管理机构对中国的AI,可再生能源等赛道保持着很高的兴趣,越来越多的中东投资人也瞄准了中国半导体行业,如果和这些投资机构与中国半导体公司做一些嫁接和成果转化,您有什么建议?

Chris Pereira:在投资界,我相信你已经观察到人民币基金和美元基金的分界线是很明显的。我觉得一些项目可以在新加坡或者香港去投资和创业,但我看到的比较明显的趋势有两个,一个是欧洲或者是美国的项目需要要融资的话,他们会到本地去融资。也许有一些华人的参与,但是不会走国内基金管理机构的渠道去融很多资,这只是我一个主观的观察。另一方面,我们服务的一些中等规模的企业,很多是依靠在海外的营收去生存,所以这些企业也许是在国内有大量的投资人,我了解不到他们在海外的运营是否靠着实际的赚海外的钱来运营的,可能这方面我的洞察比较少,因为我们不太涉及投资的领域。

集微访谈:现在地缘政治已经影响了正常的学术交流,比如美国会审查中国留学生,尤其是学微电子、半导体或者AI软件学科的学生,对这一部分学生来说,他们去欧美留学的难度在加大。

Chris Pereira:我其实没有看到具体的相关数据。对留学生来说,首先从具体的专业来讲的话,美国确实有比较严格的一些限制,比如说一些高科技芯片的学习什么的。但同时我个人的观察是很多中国年轻人也许会觉得留在中国会更有机会,也就是说他们会想“我们之前向美国学习的点还是有很多,但是现在没以前那么多了”。

作为外国人,我本人也选择生活在深圳,我觉得在深圳的生活水平比在北美好,这符合我的行为逻辑。同样地,虽然这几年中国的经济很有挑战性,我觉得年轻人如果有野心的话,想赚钱,有的还不如去深圳而不是去纽约。我没有支撑这类想法的数据,我个人觉得这肯定是一个因素。确实政策也会影响人,美国本地社会的一些稳定性也是有一些问题的,美国这边也会发生比较极端的事情,比如内部的社会矛盾,这会让中国年轻人也可能会有点害怕。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应该是综合一系列复杂因素导致的,不只是限制签证之类的事情。

集微访谈:最近我们举办了“集微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大会”,政府领导、专家学者、专业半导体投资机构、高校院所等重磅嘉宾莅临了现场,深入探讨产业与教育的融合之道。你们在海外是不是也有相应的布局?或者有什么成功的经验可以分享?

Chris Pereira:我们很重要的合作伙伴单位包括孵化器、创业中心,也有投资机构,就是非常早期的那些投资基金,这些都纳入我们的服务生态,还包括了加州和纽约的非常活跃的一些创业社群。

我本人也会参与做一些,比如说将workshop怎么从0做到1,你创建公司以后第一步的本地化,包括怎么去融钱,招人等等,孵化器中的各个模块以及资源对接等等,这方面我们有很多经验。所以很多中国企业第一站会选择我们公司,他们也许会需要我们能服务到原本服务范围之外的事情,比如说很多人会通过我们去问,有没有快普的律师事务所和会计事务所等,所以我们可以对接这些,虽然不在我们服务范围,但我们可以以朋友的身份引荐。

集微访谈:最后一个问题,如何看待中国的半导体2024年的前景?对今年中国的ICT行业是否会止跌企稳,或者重新复苏的展望,业界有各种判断,但从目前资本市场比如A股的角度看,很多赛道的情况也并不让人很乐观。

Chris Pereira:看美国经济,这个星期股市刚创了新高。一般情况下,资本市场的传导,从美国到中国大概需要个3-6个月,之后中国股市会有所反应。因为美国的消费者有钱或者是经济状况有好转之后,他们也会买更多东西,所以这些订单也有一个延迟到中国工厂的时间差。所以看客观数据的话,美国的市场好转以后,下一个好转的会是中国经济,这个是一个比较乐观的分析。

2023年是中国摆脱疫情经济爬坡的一年,我觉得2024年下半年,再到2025年经济会好转,我还是挺乐观的,今天我也借此机会传递一个正能量。至于A股大跌,几个指数创新低,我觉得不管是哪个国家,政策和市场越开放和自由,经济就会越稳定。其他国家会有同样的挑战,保持一个相对不干预市场的状态会好一些。

责编: 张轶群
来源:爱集微 #出海# #品牌建设# #本土化# #投资孵化#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