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新势力集中IPO背后:行业寡头之争渐近,2023年或成分水岭

来源:爱集微 #产业链# #造车新势力#
3.7w

近日,由于资金链断裂,Lightyear宣布停产全球首辆太阳能汽车Lightyear 0,运营公司Atlas Technologies BV也进入破产状态。事实上,不止是太阳能汽车企业,主打锂电技术路线的造车新势力,也有多家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风险。

截至目前,新能源汽车企业中,仅特斯拉及比亚迪实现盈利,其余公司均处于持续亏损状态。为确保企业有足够现金流支撑企业发展,自2022年以来,多家未上市造车新势力积极奔走于IPO上市前的筹备工作,其中不乏威马、哪吒、极氪等知名公司。那么,2023年谁将成功登陆资本市场?

造车新势力集体冲击IPO

2022年9月29日,零跑汽车成功登陆港交所,成为国内二线造车新势力中首家登陆资本市场的车企,至此,加上此前已上市的蔚来汽车、理想汽车以及小鹏汽车,国内登陆资本市场的造车新势力已达4家。

不过对尚未上市的新能源汽车企业而言,融资环境却表现得越来越不友好。据行业统计,2021年新能源汽车市场融资额超3600亿元,同比增长超180%;而2022年的融资额大幅降至800多亿元,融资主体也由造车新势力转向传统主机厂设立的新品牌,其中仅背靠广汽集团的广汽埃安,2022年单笔融资额就达到182.94亿元。业内人士警惕称,新能源汽车市场投资热潮正在消退。

在此背景下,IPO上市已成为为数不多的融资渠道,并吸引一批造车新势力急于启动IPO征程。

其中,威马汽车的IPO备受市场关注。该公司一度是造车新势力的领头羊之一,早在“蔚小理”登陆美股市场之时,威马也启动了IPO上市进程,原计划于2021年年初登陆科创板,却由于吉利汽车的一纸诉讼打乱了上市计划;2022年6月1日,威马汽车转板冲击港交所,至今也未能如愿;为缓解资金压力,此前传闻威马已实行降薪、裁员等应对措施。

2022年12月5日,威马汽车IPO之路迎来转机。APOLLO公告称,正计划收购一家智能电动车公司,鉴于威马与APOLLO之间的密切关系,市场分析APOLLO收购标的即为威马汽车,而威马也有望借壳APOLLO登陆港交所,预计交易达成时间最快为今年二季度。

与威马竞逐IPO的还有吉利旗下的极氪汽车,其已于2022年12月7日在美国证监会(SEC)递交申请IPO注册声明草拟本,拟募资10亿美元,最快或将于今年二季度挂牌上市,也被认为本轮最有可能率先实现上市的车企。

除了极氪,吉利旗下高端品牌路特斯也计划于今年下半年登陆纳斯达克,已于今年1月31日与特殊目的收购公司L Catterton Asia Acquisition Corp达成最终并购协议,计划下半年挂牌上市。而该公司早在2022年2月就已制定2年内上市的计划。

若论估值,目前国内未上市的造车新势力中,广汽埃安已拔头筹,其于2022年三季度完成股改,至2022年10月20日,市场估值超1000亿元。据市场消息,埃安已于2022年底上报公开募股申请材料,正式冲击科创板,计划于今年底挂牌上市。

销量领先的哪吒汽车,根据三六零公告,该公司于2022年12月31日完成股改,并计划于2023年冲击港交所,拟募资10亿美元投入新车研发。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赴美IPO、科创板IPO计划均落空的爱驰汽车,目前计划借壳华夏博雅(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登陆纳斯达克,期望于2023年完成交割上市。

此外,东风岚图、上汽智己、上汽飞凡、阿维塔、高合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品牌也制定了独立上市计划,目前仍在筹划当中。海外造车新势力同样在积极IPO,如越南的VinFast,也计划今年挂牌纳斯达克。

上市背后寡头之争渐近

除了背靠东风集团、上汽集团、长安汽车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本轮多数造车新势力期望能在2023年登陆资本市场。不过受大环境影响,“现在并非IPO的最佳时机,估值可能难以达到预期。”即便业内人士如是认为,二线造车新势力仍然急于IPO上市。

某业内人士认为,“缺钱”是促使这些企业加快上市的重要原因。

威马汽车资金紧张,汽车销量不力又加剧了这一恶性循环,市场认为,威马是最迫切需要上市融资的公司,威马汽车此前在港交所IPO招股书中明确指出,“我们的运营需要大量资金。如果未能按可接受条款获得充足融资,则可能对我们的业务及经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此外,我们需要大量资金以采购足够的重要原材料及部件,特别是对我们智能电动汽车至关重要的高端芯片以及电芯。”事实上,威马汽车港交所IPO失利后,公司已于2022年年底陷入资金链断裂危机中。

与威马存在类似情况的还有爱驰汽车,这也是一家“老牌”造车新势力,但成立至今销量堪忧,同时陷入资金链断裂、团队离心的发展困局,上市融资则成为其为数不多的自救之道,否则或将步“云度汽车”后尘。

值得注意的是,背靠广汽集团的埃安也计划今年挂牌上市,该品牌表面看并不缺钱,但业内人士表示,“广汽集团倾注了太多资源给埃安,为了保证销量,广汽其他品牌都要给埃安让道,但它到现在还在亏本投钱。”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也无奈吐槽在给宁德时代打工。同时埃安的汽车销量也有待提高,今年1月,埃安销量仅略超1万辆,大幅低于理想汽车的1.5万辆,有车评人甚至说,“不开网约车,谁买埃安。”

成长迅猛的极氪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吉利倾注资源用2年时间助力极氪月销量破万,但其对吉利来说无异于一头“吞金兽”,公开资料显示,2022年上半年,吉利净利润为15.52亿元,而极氪净亏损就高达7.59亿元。

可以说,除了特斯拉和比亚迪,亏损仍是目前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基本现状,推出问界后,赛力斯2022年预亏超35亿元,亏损同比翻倍;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上市后,北汽蓝谷2022年同样预亏超52亿元。

据行业统计,造车新势力中,蔚来汽车最烧钱,2016年至2022年Q3,累亏已超700亿元,目前尚未盈利,而其预计2023年每季度将持续投入30亿元用于研发;理想汽车今年研发投入也预期达百亿级。

不过头部造车新势力借助资本市场,拥有充沛的现金流,截至2022年9月30日,蔚来汽车账上现金为514亿元,理想汽车等价现金流为558.3亿元,小鹏汽车也握有401.2亿元,足够三家公司继续运营。

而对其他造车新势力而言,一旦资金枯竭,等待他们的将是加速被边缘化,如恒大汽车和宝能汽车,在母公司陷入经营危机后,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造车进度几乎戛然而止。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竞争到最后行业里面会产生几个寡头。”而能否成为寡头,就看谁能坚持到最后。

(校对/占旭亮)

责编: 邓文标
来源:爱集微 #产业链# #造车新势力#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