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发展的关键,或许还需定位在“人才”二字。而如今半导体人才稀缺、供小于求问题凸显,人才需求推动定向培训。
许多芯片人才培训机构打出“速成高薪”的“旗帜”吸引眼球。更有培训机构声称,零基础文科生也可学芯片。
此前集微网记者曾联系某培训机构,该机构人员表示,4个月2.5万培训费,文科生也可以速成芯片人才并冲击年薪45万 。
培训机构层出不穷,质量参差不齐?
进入市场的培训机构越来越多,但对于集成电路这一知识密集型行业,短期人才速成大法能否行之有效?
事实上,网络上对于这一类培训机构的反对声音也不少。
(来源:百度贴吧)
有参加了以上培训机构课程的学员在网上表示,“都是托,打着芯片技术热的幌子,进行圈钱的游戏。”“最终的结果只有一个:白花了钱,赔了时间,什么都用不上。”
而针对该培训机构的教学质量,也有学员愤怒地表示,“绝对是我见过最垃圾的培训机构,报名的大部分是半导体专业的小白菜什么都不懂,老师录播只顾自己讲完,质量低到不能再低。”
赔了时间与金钱却什么都学不到,这也是大部分求学者所担忧的问题。事实上,尽管大部分培训机构在宣传时声称拥有强大的师资力量与教学团队,但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学员面对的老师水平也参差不齐。
有学员在贴吧表示,授课的老师也没有经验,“自己做的开发板,管脚都找不着。”
笔者调查显示,80%的同学更看重培训机构的授课内容,他们表示,培训机构的课程安排“坑”太多,有时不知道怎样“避坑”。
打通芯片人才“最后一公里”需要“认真探究”
当下芯片概念火爆,集成电路人才短缺问题也早有提及,而解决人才缺口并不能一蹴而就,多方观点认为,需要加大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深入推进校企融合、产教融合。
在集微网职场频道负责人陈磊看来,企业需求和学校教学之间的偏差是一直存在的,学校教学更偏重基础、理论,而企业则更需要员工拥有产业项目经验。
每年大量的学生毕业于高校芯片设计专业,但直接上岗的人才却不多,主要是因为院校课程与技术应用存在脱节,无法直接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践。
为解决高校院所培养芯片人才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弥补我国芯片人才缺口,政企研校、共探人才培养,已成趋势。
2020年6月,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与包含北京大学在内的七所在京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和北京市半导体行业协会等共同发起成立“中关村芯学院”,预计当年将服务培训芯片人才万余次。
2020年10月22日,南京集成电路大学也举行了揭牌仪式,但这所大学不是一所传统意义上的大学。
南京集成电路大学方面人员向笔者表示,集成电路大学是江北新区管委会根据当地产业发展需要而建设,对现有教育体系的一种突破和尝试,会对学员颁发经过实践考核认证的结业证书。
而在招生方面,南京集成电路大学也设置了一定门槛,以上受访者表示,“首先肯定要具备基本专业知识,并且有志于从事集成电路相关工作。目前线上课程已经在开展,是免费的形式。”
而对师资力量与课程设置,该人员表示,教师包括企业自身工程师与国内外行业专家、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高校教师,其中2/3为企业师资。课程设置以企业为出发点和归宿点,解读案例中的产业需求点。(校对/小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