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面板与屏幕指纹技术演进:从智能手机到车载应用的创新之路

来源:爱集微 #触控# #面板# #OLED#
3.2w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触控技术的不断进步,面板行业经历了从传统到创新的转变。自2007年首代iPhone发布以来,触控屏逐渐成为人机交互的主要方式,面板厂商开始发展内嵌式触控技术,并在2010年左右开始出货,至今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并拓展到了电视等大尺寸领域。然而,尽管触控技术不断优化,面板行业在智能手机领域似乎未能再次创造出具有破坏性创新的技术,除了在驱动与OLED堆栈上有所改进,主要的创新点似乎只剩下柔性或折叠技术。

屏幕指纹技术作为智能手机安全解锁的一种方式,自2018年起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电容式指纹芯片,尤其是对于配备OLED面板的智能手机而言,截至2024年上半年,除了Apple和折叠机型外,大多数都已采用了屏幕指纹识别技术。面板厂商尝试开发内嵌式光学屏幕指纹技术,但随着屏下屏幕指纹模块价格的大幅下滑,这种开发显得为时已晚,光学技术可能也不适合当前OLED技术的改进。

在平板计算机领域,苹果在其OLED面板的iPad Pro上依旧采用了专有的GF2触控传感器结构。与此同时,车载应用成为触控面板近年来兴起的重大应用领域,触控发展趋势基本上遵循了手机、平板应用的发展轨迹,从外挂式逐步向内嵌式发展。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GG与OGS在小于10英寸以下的市场中占有38%的份额,在10英寸到15英寸之间的市场中占有36%的份额。面板厂商的in-cell TFT LCD直接跳过了小于10英寸的市场区间,直接在10英寸到15英寸和15英寸到20英寸的市场中占有超过50%的份额。长期来看,外挂式的市场份额将减少,因为面板厂商与内嵌式在财力、实力以及供应链的缩短上更具竞争力。

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ADAS系统的传感器决策级融合技术是关键技术之一,通过整合不同传感器的信息,并通过先进的算法进行数据融合和决策,实现智能驾驶。但随着技术的发展,也面临了一些挑战,如环境复杂性、数据隐私和安全性以及法规和标准的变化。

增强现实型抬头显示系统(AR-HUD)作为车载显示技术的一大创新,通过将导航信息与实际路面信息叠加,提供更为直观的导航体验,同时结合ADAS功能,能够实时进行道路危险警示和预告路况,提升驾驶安全性。

Euro NCAP的新规定表明,自2026年1月起,那些没有特定传统控制按键的车辆将会被扣减分数。这意味着,如果汽车制造商希望自己的汽车获得Euro NCAP的最高安全评级,就要保留特定的传统控制按键,包括转向灯、双闪警示灯、喇叭、雨刷和eCall紧急呼叫。这一规定将鼓励制造商以直观的方式使用单独的物理控制基本功能,限制目光离开道路的时间,从而保证更安全的驾驶。

软件定义汽车(Software Defined Vehicle, SDV)作为汽车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正在推动产业的变革。这一转型不仅涉及到技术层面的架构升级和接口标准化,还涉及到产业分工的合理化和开放协同。整车厂、零部件供应商、基础平台提供商以及软件供应商/开发者,都需要在这一转型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共同推动智能汽车软硬件接口的标准化,构建开放的生态系统。

Omdia指出,面板厂跨入车载触控面板模块与组件组装不是没有隐忧。首先,组装的业务可以撑出营收,但未必可以提高利润率。再者,随着汽车电子化与软件定义汽车(SDV, soft-defined vehicles)的发展,原本的系统厂(如笔电整机系统厂)对电子系统的了解可能略深,而他们可能在将来成为面板厂、甚至是一级供货商有力的竞争者。三者,随着ADAS感测的完善与智能化,AR HUD可能取代掉部分显示功能,特别是与实时驾驶情况相关者。如此,过多的内装车载屏排列,或许看起来有科技感,但实质用途未必是有必要的,且增加不必要的成本。另外,过度的触控面板使用导致影响了驾驶的注意力,也引起了相关注意。EU NCAP(New Car Assessment Program)可能会在2026年要求一些特定功能(例如:方向灯、双黄灯、雨刷、喇叭以及紧急求救钮)需要有实体按键或是拨杆。

责编: 张轶群
来源:爱集微 #触控# #面板# #OLED#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