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星链”迈出关键一步

来源:中国电子报 #卫星# #星链# #G60星链#
5.1w

千帆极轨01组卫星发射升空

“点火……发射!”8月6日14时42分,随着一声号令,搭载在一枚火箭上的18颗千帆星座(“G60星链”)首批组网卫星划破苍穹,顺利进入太空。备受瞩目的中国版“星链”终于拉开了组网建设的帷幕,中国的卫星互联网在商业化和产业化布局方面迈出了关键一步。

低轨卫星发展史上里程碑事件

据了解,G60星链由上海市政府支持、上海垣信卫星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主导建设。该工程于2023年启动,是一个包括三代卫星系统的全频段、多层多轨道星座设计。该批次卫星采用上海格思航天自主研发的可堆叠型平板卫星平台,每颗卫星重300kg。

根据计划,“G60星链”今年将发射108颗星,2025年年底实现648颗星的区域网络覆盖,2027年年底提供全球网络覆盖,最终在2030年前实现约1.5万颗卫星组网,提供手机直连等多业务融合服务。

这一工程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美国Space X公司于2018年启动的庞大的卫星互联网项目——星链计划(Starlink)。该计划由约4.2万颗低轨卫星组成,如今已将超过6800颗星送入预定轨道,据称在全球用户数量突破300万。

除了G60星链,我国还规划了两个“万星星座计划”,分别是“GW星座”,由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星网)牵头,计划打造一个由1.3万颗卫星组成的中国星链主体;另一个是Honghu-3(鸿鹄-3),根据上海蓝箭鸿擎科技有限公司向国际电信联盟提交的预发信息文件显示,该星座计划在160个轨道平面上发射共1万颗卫星。

与GW星座发射了两颗试验星和Honghu-3星座尚在规划中相比,G60星链此次发射18颗卫星,迈出了商业化的重要一步,无疑成为我国低轨卫星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加快建设卫星互联网,一方面是缩减数字鸿沟的重要举措,作为地面通信网络的有力补充,卫星互联网将成为解决‘无互联网’问题的重要方式。另一方面,其在应急通信、公共安全、海洋科考等行业应用场景需求突出。此外,卫星互联网也成为各国抢抓6G发展先机的重要手段。卫星互联网是6G网络架构重要环节,将开启并引领下一轮通信板块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实现6G泛在通信愿景的重要支撑。”赛迪智库无线电管理研究所所长韩健表示。

据透露,G60星链计划分三代系统,第一代系统采用透明转发TP模式,将率先为我国境内和“一带一路”的陆地/近海提供服务。第二代系统采用星上转发(OBP)模式,除了延续透明转发的能力,还具有星上处理能力,可向全球陆地/海洋/空中全域提供服务。第三代系统设计规模约1.5万颗星,可实现多业务、多层组网部署,实现全球区域星地融合。

“一箭多星”发射未来可期

数万颗星的星座计划,对于火箭运输和卫星制造来说,无疑都是场极大的考验。为大幅提升卫星大规模发射效率、降低发射成本,上海垣信卫星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在尝试“一箭18星”之后,随着每年交付能力翻番,后续还将探索“一箭36星”“一箭54星”,最终构成“千帆星座”。

“一箭多星”发射的关键之一,是如何把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卫星“塞”进火箭。中科宇航技术总监、力箭二号副总师廉洁向记者介绍,“一箭多星”需要解决不同大小、不同种类的卫星在整流罩内的布局问题。卫星上天离开箭体后,如何多次分批地将卫星送到不同轨道,也是值得关注的关键点之一。设计团队要考虑卫星不同的解锁方式和分离能源所带来的运动偏差。

目前,蓝箭航天、中科宇航、星际荣耀等在内的多家中国商业火箭公司均已开展可重复使用火箭的研发验证工作,致力于形成航班化发射运营能力。

G60卫星互联网产业基地

G60星链的卫星制造任务重、时间紧。其主要卫星制造商之一上海格思航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曹金表示,他们的卫星制造工厂采用智能化脉动生产线,每个工位固定完成特定的操作流程,譬如,装配太阳板、力学振动测试等,而平板式卫星则“跑”起来,穿梭在不同工位间,以流水线方式完成生产,年产量可达300颗。

实现卫星互联网突破和持续发展的重点,在于全方位的应用。星河动力董事长刘百奇算过一笔账,假设国家发射1万颗卫星,低轨通信卫星目前国内平均造价为3000万元,硬件投入已超千亿元。以业内经验性的“10倍理论”来看,卫星形成的应用市场规模通常是硬件投入的10倍以上,因此下游应用理论上可以轻松实现“万亿级市场规模”。

来源:中国电子报

责编: 爱集微
来源:中国电子报 #卫星# #星链# #G60星链#
THE END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