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四大行动”加快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来源:爱集微 #政策# #陕西# #人工智能#
1.7w

6月3日,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网站发布《陕西省加快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年)》(以下简称:《方案》)。《方案》通过“强基、创智、赋智、聚智”四大行动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绘就新蓝图。到 2026 年,建成 3 个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打造智能算力、智能机器人、智能无人机、智能网联汽车、智能软硬件等5个产业集群,人工智能(大数据)产业链规模突破千亿元。

“强基”行动

强化算力供给。整合省内算力资源,建设省级算力统筹调度平台,实现“算力一网化、统筹一体化、调度一站式”,2026年建设运营智能算力达到 3000P 以上,可统筹的公共智能算力达到西部领先水平。建设一批工业领域智能算力调度平台和企业级智能算力平台,提升面向制造业的算力供给、运营、管理能力。定期发布智能算力供应商清单,推广算力券、智能算力车等,鼓励采购智能算力服务。2024 年建设西安未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陕西电信算力中心、安康智算中心(一期)等项目,新增 30 户以上企业应用智能算力。

扩大数据供给。加强公共数据的整合开放,探索开展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机制。加强制造业数据的采集、利用、开发,探索建立企业数据“标注+训练”闭环机制,储备高质量数据集。建设陕西丝路数据交易平台,引导企业发掘数据资产、开放数据资源、参与数据交易,打造一批企业数据品牌。继续推广《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DCMM)国家标准,帮助企业建立统一标准的数据管理体系。2024 年,推动 20 户以上工业企业数据资产入表,DCMM 贯标覆盖重点产业链。

布局大模型。以应用场景为牵引、智算中心为承载,积极吸引落地人工智能通用大模型。在垂直行业领域主动布局,采用通用大模型泛化能力+行业标注数据集微调方式,加快行业大模型的持续突破和优化,不断提升适配性和精度。2024 年,推动组建陕西省人工智能大模型创新应用中心,加快行业大模型在工业场景中落地应用。

“创智”行动

加强大模型/算法攻关。加快建设视觉信息处理与应用、大数据算法与分析技术、空天地海一体化大数据应用技术等国家工程实验室,加强语言、视觉、多模态等底层算法研究,开发适应工业领域特点的高性能算法。依托陕西省无人机系统、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机器人、智能机床等省级创新中心,实施人工智能科技重大专项扶持计划,支持重点企业持续研发和迭代遥感影像解译、人机混合增强智能、无人系统等商用行业大模型。

支持创新产品研发。采取“揭榜挂帅”方式鼓励人工智能共性通用技术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建立“通用大模型+工业 APP”的新范式。发展适应通用智能趋势的具身智能机器人等工业终端产品。2024 年,发布第一批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和优秀解决方案(产品),促进大模型产业化应用。

推动创新成果转化。建设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推动算法模型的可信化、模块化、系统化和平台化服务。发布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推广目录,遴选符合条件的人工智能产品纳入软件首版次、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目录,对纳入目录的产品给予

支持。

“赋智”行动

制造业全流程智能化。利用大模型、知识图谱分析归纳能力,整合跨领域文献、数据和知识,支撑制造业基础理论和实验创新,提升研发效率。利用大模型内容生成能力,输出高质量技术文档、三维模型等,自动编写软件代码,打造个性化、低成本、高效能的新型设计模式。推动大模型在机器人协助制造、设备故障检测和故障诊断、基于视觉的表面缺陷检测、智能分拣、生产管理智能决策、需求预测及供应链优化等制造业领域的应用。推广智能客服、数字人、商品三维模型等,加强实时咨询与即时回应,辅助客户决策,改善售中服务体验。2024 年,先行开展陕西能源化工交易所大模型+工业电商等 5 个应用试点,新增认定省级智能工厂(智能车间、智能产线)20 家以上,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累计达 15 家以上,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累计达 30 家以上。

“AI+重点行业”。针对原材料行业工业流程复杂、工序协同难等特点,推动大模型畅联产线数据赋能在线监测调控和工艺改进等,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水平。加快人工智能赋能服装家纺、食品等消费品行业,推动产品需求预测和个性化定制,

实现快速相应和高速交付。强化大模型在药物智能筛选、分子结构预测、临床试验设计与智能分析、药物合成工艺优化等方面应用能力,提升药品研发、生产效率和质量管理水平。聚焦钢铁、建材、石化化工等行业,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加强能源集约管控,优化工业流程,推动工业体系节能降耗,持续提升工业能效水平。

“AI+产业链”。综合集成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创新链,开展细分行业“产业大脑”建设应用试点,建成 15个以上行业“产业大脑”,形成“一行业一大脑”发展格局。加快大模型与智能软硬件、智能机器人、智能无人机、智能网联汽车等深度融合,提升感知、交互、控制、协作和自主决策能力,降低操作门槛,促进智能产品和装备从感知向认知跃升。推动应用人

工智能技术重构研发设计类、生产控制类、经营管理类、服务保障类等工业软件,提升设计和生产效率,变革管理运行模式。2024年,积极申报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地区,“数字工信”一期项目投入运行,率先建成政府侧“产业大脑”。

“聚智”行动

建设产业集聚区。以西安雁塔区、宝鸡金台区、安康高新区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为载体,构建以“智能算力+”为特色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以西安高新区为载体,加快发展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音理解等智能系统解决方案,打造智能软硬件

产业集群;以西咸新区等开发区为载体,加快推动新型工业大数据产业基地、人工智能产业园、自动驾驶产业园、AI 智造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业态丰富融合应用产业园区。

培育优势企业。支持人工智能企业和制造业龙头企业共研技术、共建平台、共探应用、共享成果,集聚资源要素,培育发展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领军企业。加大对中小企业算力、数据、场景等支持力度,培育一批产业链链主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赋能行业解决方案供应商、数据服务商以及数据要素型企业,强化赋能支撑力量。2024年建立人工智能重点企业培育库,入库企业达到 300 户。(校对/赵碧莹)

责编: 赵碧莹
来源:爱集微 #政策# #陕西# #人工智能#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