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发布促进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

来源:爱集微 #南京# #政策#
6126

5月30日,南京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并解读了印发了《南京市进一步促进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和《南京市促进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政策措施》)。

以下是《政策措施》具体内容:

一、支持算法创新突破

支持构建基础大模型

1.在市重大科技专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中,立项支持一批在宁成功落地的人工智能项目。

2.对落地参数量超过千亿,经权威第三方机构评测认定取得重大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且应用前景好的自研大模型,按照研发费用的20%给予牵头研发企业补助最高5000万元,对特别重大项目采取“一事一议”方式给予支持。

加快发展行业专用模型

1.聚焦制造、电力、文旅、金融、消费、交通物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等垂直领域,对落地的具有行业重大影响力的专用大模型,按照不超过研发成本20%的标准择优给予牵头研发企业补助,单个项目补助金额最高不超过500万元。

2.对牵头承担国家技术攻关任务,获批完成国家揭榜挂帅揭榜优胜的企业,按照研发费用的15%、最高1000万元给予支持。

二、提升算力支撑能力

支持算力基础设施建设

1.将符合条件的算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纳入全市重大项目统一管理,在土地、外电引入、能耗指标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

2.对特别重大的项目,采用补贴建设费用、财政贴息、“一事一议”方式支持。

推进发放算力券

1.每年发放总额不超过5000万元的“算力券”,支持符合条件企业、驻宁高校院所购买算力服务。

2.鼓励使用基于国产人工智能芯片的智能算力服务

3.各区、园区与智算中心合作,出台个性化优惠支持政策。

三、推动"人工智能+"应用创新示范

全面开放应用场景

1,围绕“人工智能+”制造、能源、文旅、金融(科技)、交通物流、医药卫生、政务服务和城市治理等领域,每年遴选发布30个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

2.重点行业部门、市属国企带头开展“人工智能+”专项行动,主动开放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3.每年择优支持不超过10个优质示范应用项目,每个给予最高不超过200万元专项资金奖励。

加速人工智能产品应用推广

1.将行业专用大模型、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应用示范特色产品或解决方案等优秀人工智能产品,列入《南京市创新产品应用示范推荐目录》。

2.对符合条件的人工智能产品,纳入首版次软件、首台(套)重大装备目录予以支持推广。

四、构建良好产业生态

加强企业引育

1.对于新引进的区域型总部企业,可按其在宁实收资本的4%给予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奖励;对于新引进的功能型总部企业,可按其在宁实收资本的2%给予最高不超过500万元奖励。

2.加强大模型评估、备案指导服务,对在宁完成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备案手续的企业给予20万元一次性奖励。

加快人才招引·

1.实施“紫金山英才计划”,引进人工智能顶尖人才,按照“人才强市二十五条”兑现政策,支持大模型紧缺技能人才落户。

2.支持高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建设人工智能产教融合基地、人才实训基地。

3.持续组织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专业职称评定。

支持服务平台建设

1.市区共同建设打造大模型专业孵化和加速载体,为人工智能企业集中提供高质量的算力、语料、场景、人才、资本等支撑服务。

2.支持建设人工智能概念验证Al中心和中试基地。

3.根据绩效评估结果,给予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科技创业孵化载体一定奖励。

4.鼓励在宁企事业单位参与人工智能资质、数据、安全等规则体系标准制定,提供大模型体检评测等专业服务。

打造特色园区.

1.鼓励人工智能企业落地行动计划明确布局的相关重点园区。

2.鼓励园区制定个性化人工智能政策,积极创建国家级、省级人工智能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未来产业先导区,对成功创建国家级、省级人工智能产业相关示范园区的,分别给予最高100万元、50万元的一次性支持。

强化基金引导

1.发挥市产业引导母基金作用,支持发展前景好的通用人工智能项目。

2.利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专项母基金及行业子基金支持人工智能项目建设。

3.鼓励人工智能企业通过上市、并购等资本运作方式做优做大做强。

搭建交流合作平台

1.举办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论坛,策划举办人工智能类沙龙、供需对接会等活动。

2.探索建立大模型合作对接平台,加快人工智能技术的跨界融合与共享共赢。

3.发挥人工智能学会、协会等行业组织积极作用,支持举办高质量、高规格的人工智能创新创业大赛,对获得大赛奖项的个人或团队加强服务。(校对/赵碧莹)

责编: 韩秀荣
来源:爱集微 #南京# #政策#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