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口】台积电CoWoS产能无法弥补GPU需求缺口;AMD计划在中国台湾设立研发中心;HBM将占存储先进制程比例达35%

来源:爱集微 #5#
7301

1.CoWoS产能无法弥补GPU需求缺口

2.谷歌拟投资10亿欧元扩建芬兰数据中心园区,以推动人工智能发展

3.AMD计划在中国台湾设立研发中心

4.机构:2024年底前HBM将占先进制程比例为35%

5.微软将于5月21日~23日举办开发者大会,AI PC愿景受期待

6.国内首个PUF团体标准发布,帕孚信息科技为主要起草单位之一


1.台积电CoWoS产能无法弥补GPU需求缺口



在全球四大云服务供应商(CSP)微软、谷歌、亚马逊AWS以及Meta持续扩大人工智能(AI)投资的背景下,今年相关资本支出有望合计达1700亿美元。中国台湾业界指出,受惠于AI芯片需求涌现,硅中介层面积增加,12英寸晶圆切割出来的数量减少,这将使台积电旗下CoWoS先进封装产能将持续供不应求。

英伟达AI GPU占全球约80%份额,研究机构集邦咨询指出,预计2024年台积电CoWoS月产能将达到4万片,明年年底进一步实现翻倍。不过随着英伟达B100、B200芯片推出,单片硅中介层面积增大,使得产能数量减少,CoWoS产能仍供不应求。

半导体业界指出,从2011年以来CoWoS技术初步开发,每一代硅中介层面积持续增加,因此可以从12英寸硅晶圆获得的中介层硅片数量减少。此外,芯片搭载的HBM存储数量以倍数增加,并且HBM标准也持续提升,GPU周围需放置多个HBM,该产品也被认为是瓶颈之一。

行业人士表示,HBM芯片产能也是未来一大难题,需采用EUV光刻机制造的芯片层数逐渐增加。以目前HBM市占率第一的SK海力士为例,该公司在1α制程采用EUV光刻机生产,今年开始转向1β制程,并有可能将EUV光刻机应用率提升3~4倍。除了技术难度提升之外,随着HBM历次迭代,其容量也同步提升,HBM4中堆叠的层数将达到16层。

业界分析,在CoWoS、HBM双重瓶颈之下,产能短期内难以克服,而台积电的竞争对手英特尔也推出解决方案,如玻璃基板替代硅中介层,然而这一技术仍有待突破。

2.谷歌拟投资10亿欧元扩建芬兰数据中心园区,以推动人工智能发展



5月20日,据媒体报道,谷歌周一在声明中表示,将进一步投资10亿欧元,扩建其在芬兰的数据中心园区,以推动其在欧洲的人工智能业务增长。

据报道,近年来,许多数据中心都建于北欧国家,因为该地区气候凉爽,税收优惠,并且可再生能源供应充足。芬兰的风力发电能力近年来增长迅速,在有风的日子里,价格甚至暴跌至负值。谷歌在芬兰签订了长期合同,以获得风电。除了在芬兰的投资外,谷歌上个月还宣布将在荷兰和比利时建立新的数据中心。

研究机构Canalys报告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云基础设施服务支出同比增长21%,达到798亿美元,相比去年增加134亿美元。全球三大云服务提供商(CSP)亚马逊云科技(AWS)、微软Azure以及谷歌云总增长率为24%,合计占据全球云市场的66%。其中,谷歌云份额10%位居第三,增长率为28%。

北京时间5月15日凌晨,谷歌年度开发者I/O 大会2024召开。其间,谷歌发布了其人工智能数据中心芯片系列的最新产品“Trillium”,新产品性能是上一代的近5倍,新芯片将于2024年底提供给云服务客户。

3.AMD计划在中国台湾设立研发中心



据中国台湾经济部门5月20日透露,AMD已提交计划,申请当地经济部门“A+全球研发创新伙伴计划”,规划在中国台湾设立研发中心。该部门表示,“但由于投资金额与行政机构给予的补助费用仍在审查阶段,目前尚不能透露。”

为促进国际创新研发合作,中国台湾推动“全球研发创新伙伴计划”,近年来已通过半导体设备大厂ASML、泛林集团、应用材料等项目申请,希望在中国台湾建设先进半导体设备及高端材料研发产能。

据悉,此前英伟达于2021年在中国台湾设立人工智能(AI)研发中心并与当地企业、高校合作,总投资约243亿元新台币,其中经济部门补贴67亿元新台币。

关于AMD计划建设的研发中心是否有产学合作要求,当地部门表示,目前计划涉及审查程序,因此不能透露。

4.机构:2024年底前HBM将占先进制程比例为35%



据市调机构TrendForce估算,市场对HBM需求呈现高速增长,加上HBM利润高,故三星、SK海力士及美光国际三大原厂将增加资金投入与产能投片,预计到今年底前,HBM将占先进制程比例为35%,其余则用以生产LPDDR5(x)与DDR5产品。

以HBM最新进展来看,TrendForce表示,今年HBM3e是市场主流,集中下半年出货。SK海力士仍是主要供应商,与美光均采用1β nm制程,两家厂商已出货英伟达;三星则采用1α nm制程,第二季度完成验证,年中交货。

除了HBM需求占比持续增加,PC、服务器、智能手机三大应用单机搭载容量增长,故先进制程消耗量逐季提升。英特尔Sapphire Rapids、AMD Genoa新平台量产后,存储规格仅能用DDR5,今年DDR5渗透率至年底将超过50%。

新厂方面,三星厂房2024年底产能大致满载,新厂房P4L计划2025年完工,Line 15厂区制程转换,1Y nm转至1β nm以上;SK海力士除了M16明年产能扩大,M15X亦规划2025年完工,年底量产;美光中国台湾厂区明年恢复满载,后续产能扩张以美国厂为主,Boise厂区2025年完工并陆续移机,2026年量产。

TrendForce指出,由于英伟达GB200将于2025年放量,其规格为HBM3e 192/384GB,预期HBM产出将接近翻倍,且紧接各原厂将迎来HBM4研发,若投资没有明显扩大,在产能排挤效应之下,DRAM产品可能供应不足。

5.微软将于5月21日~23日举办开发者大会,AI PC愿景受期待



微软将于当地时间5月21日~23日在美国西雅图举办Build 2024开发者大会,将公布在人工智能(AI)领域的最新进展,有望带来Windows 11、Copilot等产品的重大消息,预计会公布微软AI PC(人工智能电脑)愿景。

微软公司在AI竞赛中有一个明显优势,那就是拥有庞大的Windows操作系统客户群。微软CEO萨蒂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于今年1月表示,2024年将是人工智能成为“每一台PC的一等重要功能”的一年。业界期待,微软已经将Copilot AI功能植入必应搜索引擎、Office之后,如何在Windows中以及全新AI PC中发挥AI的作用。

近期科技巨头密集召开活动,发布AI领域最新进展。谷歌在此前的I/O大会上发布了其最强大的AI模型,并展示Gemini AI在电脑和手机上的应用。OpenAI公司也发布了最新的GPT-4o大模型。业界认为,微软面临双重挑战,既要在AI领域保持突出地位,又要促进AI PC销售,因为在经历新冠疫情之后,个人电脑销售放缓。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在近期报告中表示,仍看好PC市场复苏,近期笔记本ODM厂商将产量上调。研究机构Gartner估计,在经历了多年的低迷之后,本季度个人电脑出货量增长了0.9%。微软首席财务官艾米·胡德(Amy Hood)在上个月的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个人电脑需求“略好于预期”。

业界预计,此次微软开发者大会,搭载高通新款骁龙X芯片的人工智能笔记本电脑将首次亮相。根据此前曝光的测试成绩,骁龙X Plus与骁龙X Elite的基准测试可以与苹果M3芯片媲美。

6.国内首个PUF团体标准发布,帕孚信息科技为主要起草单位之一

近日,上海市信息安全行业协会发布了《物理不可克隆函数安全技术规范》(以下简称“标准”),这是国内发布的首个PUF团体标准。该标准由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帕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起草。帕孚信息科技董事长兼CEO何丹东先生、市场总监夏威先生参与了标准的起草与校对。



芯片PUF技术在实际研发与应用时,很可能出现概念和认知模糊,从而导致错误理解、使用和不安全设计等问题,为客户与单位本身带来经济、人力、时间等多方面的损失,制定相关标准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PUF技术在国外已得到广泛应用,ISO/IEC 20897等标准的制定为技术的研发提供了指导,为行业的应用设立了规范。近几年,随着国内PUF技术应用普及的加速,制定我们自己的PUF标准已迫在眉睫。

标准由谷大武教授牵头编写。谷教授是上海交大网络空间安全学院院长、中国密码学会副理事长、长江学者,在PUF研究上有长期积累及深厚经验。作为国内PUF技术重要推动者,帕孚信息科技参与了标准的编写。凭借对于PUF技术超7年的研发、测试积淀和行业场景理解,以及丰富的案例应用经验和专利,帕孚信息科技积极参与标准编写工作,力求为PUF技术标准的完善贡献一份力。

该标准涵盖PUF的概述、用途、性质要求、生命周期、测试等部分,规定了芯片物理不可克隆函数的模型表示与接口组成,描述了其应用与安全性质要求,给出了其生命周期与测试方法,适用于指导芯片物理不可克隆函数的设计、生产、评估与应用。标准指出,芯片PUF具有许多已经和正在发掘的重要信息安全应用,包括标识硬件载体、生成秘密参数、提供可信应用的信任根,甚至实现数据加密和认证溯源等。基于芯片PUF的硬件标识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日常工作和生活,而基于芯片PUF的其它技术也正展现出日益发展的应用前景。

国内首个PUF团体标准的发布,对于自主可控的PUF技术具有重大意义。从此,PUF技术的研发、应用、推广有了强有力的参考依据。随着团体标准发布,相信行业标准、国家标准也将逐步制定。在相关标准的指引下,PUF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必将日新月异,大大促进我国物联网安全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责编: 爱集微
来源:爱集微 #5#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