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玩家集体涌入,A股电子特气上市公司已逾15家

来源:爱集微 #产业链# #电子特气#
8.6w

近年来,随着地缘政治的持续升级以及国内半导体产业的蓬勃发展,半导体上游设备、材料依赖进口的情况引起了产业重视,为保证供应链稳定,上游设备、材料纷纷开启国产化进程,本土产品大规模导入国内晶圆厂,电子特气领域同样如此。

不过,在经历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后,半导体行业景气度大幅下滑,各大晶圆厂产能利用率持续走低,上游电子特气行业也遭遇逆风。

新玩家集体涌入,A股上市公司已逾15家

据资料显示,电子特气是仅次于大硅片的第二大市场需求的半导体材料,电子气体在半导体材料市场占比达14%。电子气体在集成电路生产制造工艺中广泛应用于离子注入、刻蚀、气相沉积、掺杂等工艺。

与众多半导体产品一样,电子特气市场也被空气化工集团、液化空气集团、大阳日酸株式会社、普莱克斯集团、林德集团等国外大型企业牢牢占据。

然而,电子特气长期严重依赖进口所导致的产品价格高昂、交货周期长、服务不及时等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半导体等战略新兴产业卡脖子的技术瓶颈,实现国产化迫在眉睫。

在贸易战和疫情的影响下,为保证供应链的安全,下游晶圆厂都在培育本土供应链,国产电子特气产业也迎来了飞速发展。

与此同时,随着国内气体上市公司逐渐增多,国内气体项目竞争愈发激烈。因此,部分气体厂商将目光从规模至上的大宗气体,转移至需要长时间、高投入的技术研发,但具备较高技术壁垒的电子特气领域。

在此背景下,不仅本土电子特气厂商加速客户导入,南大光电、雅克科技、联泓新科等上市公司,广钢气体、凯美特气、和远气体等工业气体厂商,多氟多、三孚股份等上游材料厂商以及杭氧股份、四川空分集团等特气设备厂商均通过并购以及自主研发等方式,纷纷布局电子特气业务。

目前,A股已经有超十五家厂商发力电子特气市场,其中包括中船特气、华特气体、金宏气体、南大光电(收购飞源气体)、凯美特气、和远气体、雅克科技(收购科美特)、昊华科技(昊华气体)、联泓新科(收购华宇同方)、广钢气体、杭氧气体、中巨芯、正帆科技、至纯科技、三孚股份、多氟多等。与此同时,包括福建德尔、科利德、绿菱气体在内的本土电子特气厂商也纷纷开启上市征程,寻求更大的发展。

除上述企业外,随着资本市场的关注,电子特气领域也诞生了一些创业企业,包括宏芯气体、上海联风、安瑞森、宝瀛气体、 博纯材料、绿菱气体在内的电子气体厂商都在2023年完成了融资。

国产替代初见成效,市场寒气已至

不过,虽然电子特气是集成电路、面板、光伏、LED和光纤制造等行业的重要原材料,但整体市场规模并不大。同时,应用于半导体产业的各个流程的特种气体有110余种,常用的有20-30种,但不同电子特种气体的合成、纯化等工艺技术可能存在较大差异,需要长时间的技术积累。

因不可抗力因素,2022 年稀有气体原料价格大幅上涨,个别产品的价格涨幅高达几十倍,带动电子特气产品价格同步上涨,叠加部分晶圆厂增加备货,整体市场规模也创下历史新高。

根据 TECHCET数据显示,2022 年全球电子特气市场规模为 50.01 亿美元,同比增长 8.43%。从国内电子特气市场来看,根据中国半导体工业协会的数据,2022 年我国电子特气市场规模为 231 亿元,同比增长 6.94%。

具体来看,2022年,中船特气、华特气体、昊华气体、南大光电、雅克科技几家头部厂商电子特气业务合计营收已经达到58亿元,占比达25.1%。由此可见,国产替代已经初见成效。

自2023 年以来,上游原料稀有气体供大于需,价格回归正常水平,电子特气产品销售价格也出现下降。同时,全球半导体市场陷入低迷,据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SIA)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约2432亿美元,同比下降约20%。

在此情况下,各大晶圆厂产能利用率均出现不足,部分厂商已经低于六成,下游需求低迷传导至上游材料领域,包括中船特气、华特气体、南大光电、雅克科技在内的电子特气厂商2023上半年业绩都不可避免得受到影响。

部分赛道逐渐拥挤,同质化竞争显现

早在2019年,某国内领先电子特气厂商人士对集微网表示,由于电子特气品种较多,当前各大电子特气厂商均深耕在各自领域,拥有自身的王牌产品,尚未出现同质化竞争的情况。

如今,随着大量本土厂商发力电子特气业务,在部分细分领域市场竞争情况已经截然不同,比如氨气、三氟化氮、六氟化钨、四氟化碳、六氟化硫、八氟环丁烷、六氟丁二烯等产品品类,市场已经有了多家供应商,或是多家供应商都在投入产品研发。

集微网从业内了解到,由于三氟化氮、六氟化钨、氨气、四氟化碳、六氟化硫、六氟丁二烯等产品的使用量较大,经济价值较高,因此得到了大量电子特气厂商的青睐。

以三氟化氮为例,其作为集成电路和显示面板领域应用广泛的清洗、刻蚀气体,发展前景较好,市场规模在电子特气市场中排名第一,占比约20%。包括中船特气、南大光电、昊华科技、和远气体等厂商齐齐发力,但由于产品品种和技术档次完全同质化,市场已经陷入供过于求,导致后入者采用降价的方式赢得市场机会,为保证自身的市占率,先行者不得不主动降价,价格战也由此出现。

上述业内人士曾指出,晶圆厂所需特种气体的品种很多,需求也很大,目前市场上还有80%份额品种在外资厂商手中,国内特种气体厂商应该朝不同品种的气体做突围。

据了解,在110多种的电子特气品类中,国内仍有非常多产品处于缺失状态。比如受限于原材料的制备、纯化技术等,含氟光刻气体的国产化进程就较为缓慢,即使在国产化程度较高的刻蚀、清洗环节,也有六氟丁烯、六氟丙烷等少量气体品种尚未完全突破。

尽管部分气体品种本身在半导体工艺中的需求量和使用量较小,但是也发挥着特定的作用,是不可缺少的原材料。

但从经济价值来看,上述气体品种使用量小,市场规模可能也特别小,导致电子特气厂商从产品生产中获得的利益,可能根本难以覆盖研发所需的资金和时间成本。这也是多数企业宁愿在市场需求较高的产品品类中“内卷”,也不愿大力投入尚未突破气体品种的原因之一。

责编: 邓文标
来源:爱集微 #产业链# #电子特气#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