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2023第七届集微半导体峰会在厦门国际会议中心酒店隆重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微电子学院院长徐红星受邀出席致辞,并参加圆桌论坛。
近年来,国际宏观环境的变化深刻影响着我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结合当前产业所面临的问题及挑战来看,“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性进一步显现。因此,在本届主峰会上也以此为题展开讨论,举办“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国半导体发展”主题圆桌论坛。
徐红星表示,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成立时间较早,其他高校的微电子学院在其后陆续成立,主要是看到集成电路领域缺人才,目的也是培养人才。就我推动武汉大学微电子学院发展的切身感受,投资人到大学“挖宝”这是非常值得鼓励的一件事情,半导体产业链很长,单靠高校的力量很难做好。但是,如果有敏锐稳健的投资人、雄心勃勃的企业家参与进来,和教授及学院进行合作交流,那么这个事情就很容易能做成!
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微电子学院院长 徐红星
面对当前半导体产业处于下行周期现状,徐红星鼓励与会嘉宾:“现在很多报告在单方面强调产业的困难,但事情是人做出来的。我们扩大队伍,把各方面人才集中到某一个事情,甚至某个关键器件和装备上来,最终会产生好的效果。”他指出,关于“卡脖子”问题,业内并不缺乏奉献精神和拼搏勇气,但本质要产生经济效益。如果企业家和投资人把效益问题解决了,那么科技创新要素就会集聚起来发挥更大作用,甚至夸张一点说,“卡脖子”就成了伪命题!
自2021年以来,国内越来越多的高校成立了适合自身特点的技术转移机构、组建了专职的技术转移人才队伍,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不断趋向专业化。在此过程中,企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主体地位不断加强,科技成果供给和需求的连接点建设持续推进。
徐红星强调,国外限制我们获得半导体相关设备和材料的动作,反而产生了利润空间。我们既要看到科技成果转化的巨大作用,也要认识到产业短板不会自动补齐。我们要主动去补,并将企业家和投资人拉进来,共同解决问题!
本届峰会以“取势·明道 行健·谋远”为主题,围绕前沿话题展开深入探讨,旨在为产业发展汇聚经验,为政府园区、高校、企业等多方交流合作搭建平台。推动集成电路产业向着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质量发展。(校对/闫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