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概念股:锂电/封装基板行情持续走低,苹果MR为保交期被迫降规

来源:爱集微 #产业链# #一周概念股#
1.7w

集微网消息 本周以来,碳酸锂价格持续下跌,截至4月12日,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已跌破20万元/吨。不仅如此,就来近两年景气度持续高涨的封装基板市场也出现了反转。同样表现低迷的还有消费电子市场,业界一直寄希望于“元宇宙”能再度带飞市场,因此一直押宝这条赛道的苹果也备受关注;近期就有消息称该品牌的MR产品将于今年6月面市。

锂电产业链或加速洗牌

过去两年,碳酸锂价格从约3.5万元/吨暴增至超60万元/吨,给下游新能源汽车、储能等产业链企业带来了巨大压力,2月初,宁德时代推出“锂矿返利”计划,期望以此推动未来3年碳酸锂价格以20万元/吨结算。

然而据上海钢联数据显示,4月12日,电池级碳酸锂中间价正式跌破20万元/吨至19.9万元/吨,最低价则跌至18.8万元/吨。同日,除镍、钴相关产品外,其他新能源材料价格继续呈普跌状态。

锂电分析师陈磊表示:“锂材价格下跌,宁德时代的‘锂矿返利’计划是起到一定推助作用的,但真正影响碳酸锂价格快速下跌,还是市场供大于求决定的,只是没想到能跌得这么厉害。”碳酸锂价格“跌跌不休”的局面,也让上游锂资源企业陷入了停产、观望的迷茫之中。

伴随碳酸锂价格下跌,产业链也将会出现新一轮洗牌。

过去两年受益于碳酸锂价格持续飙升,吸引了诸多企业跨界锂材行业,在江西宜春、新疆等锂资源产地,不乏盗采、乱采、市场投机倒把等市场乱象,而随着市场价格回落,中小企业、技术不足的公司、锂资源严重依赖进口的公司以及投机公司将会被出清。而对拥有锂矿资源的企业,将会在成本上更具优势,也有望在本轮锂盐跌价过程中获得正常发展机会。

对于市场关心的未来锂价谷底,目前行业普遍以看跌为主,部分人士认为,预计未来会下探到15万元以内,陈磊也持相同观点。而孚能科技CEO王瑀近日在2023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更是预测,“碳酸锂实际成本为3万元/吨,预计未来价格有下探到10万元/吨的可能。”

当然,从长期看,业内持续看好新能源领域未来发展前景,锂价合理下跌后将会回归合理的价格区间,盛新锂能认为,锂价何时企稳,主要看两方面需求,一是大型储能项目启动,二是汽车价格战终止。

值得一提的是,在锂电成本持续下降下,新能源汽车企业有了更多让利空间,目前仍看不到“理性促销”的趋势,特别是自4月初以来,已有多家车企重新下调售价,新的价格战已然开启。

除了锂材产业链正处于“水深火热”当中,今年封装基板市场的景气度也开始出现衰退。

封装基板行业何时逆风翻盘?

在终端市场需求不振,半导体行业景气度大幅下滑的影响下,封装基板行业也遭遇逆风。Prismark预估2023年封装基板产值为160.73亿美元,较2022年相比将衰退7.71%。

台湾电路板协会(TPCA)曾指出,随着2022下半年景气反转,以消费性为主的BT基板先成长减弱,接着高速运算相关的ABF基板也因为市场不确定性提高而出现杂音,预期2023年载板对全球(PCB)整体产值拉抬的力道将会减弱。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来看,无论是BT基板,还是ABF基板都已经供过于求。业内还传出日本封装基板大厂Ibiden正在降价争取订单的消息。因此,包括奥特斯、Ibiden、深南电路、兴森科技、欣兴、南电、景硕在内的封装基板厂商纷纷下调公司产能利用率,业绩表现均不佳。

在智能手机、PC、TV等消费电子终端市场仍未有复苏迹象的情况下,AI聊天机器人ChatGPT的爆火,开启了AI商业化应用的序幕,也瞬间点燃了GPU等AI芯片市场,有望驱动ABF基板市场的长期需求。

随着包括谷歌、百度、阿里、腾讯、京东、360等互联网巨头厂商纷纷密集披露大模型技术进展以及类ChatGPT项目计划,而生成式AI技术的模型训练需要大量的数据资源和计算资源,或将驱动新一轮AI服务器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带动GPU市场更早步入景气周期。

据集邦科技预测,要处理1800亿参数的GPT-3.5大型模型,需要的GPU芯片数量高达2万颗,未来GPT大模型商业化所需的GPU芯片数量甚至会超过3万颗。毫无疑问,生成式AI技术的发展,将成为GPU市场新的驱动力,进而拉动ABF基板市场的长期需求。

当前,由于国内基板厂商在ABF基板方面,仍处于技术追赶阶段,封测厂商目前主要向日韩台基板厂商采购ABF基板。但珠海越亚、深南电路、兴森科技等中国大陆封装基板厂商都在向ABF基板发力,且进展较为迅速。

尽管2023年封装基板市场将陷入衰退,但业内普遍看好封装基板的长期需求,并预期2023下半年或2024年市场需求将逐渐复苏。Prismark也预估,2024年起,封装基板行业将恢复增长,预期2027年封装基板市场规模将达到222.86亿美元,复合增长率将达5.1%。

同样急需一剂强心针的,还有概念比产品火的“元宇宙”产业。

苹果MR被迫暂时妥协

或许是为了给投资人、用户和市场一个交代,近日称,苹果为了尽快将量产提上日程而妥协了产品重量等部分硬件的规格。

由于这类头戴显示设备希望呈现出的“世界”几乎都是要通过人眼所见、所感来实现,因此涉及到光学、显示相关的设计环节就十分关键。

集微网从苹果供应链也了解到,这款MR设备的零部件设计在过去两年中经历了多次的修改,其中就包括由玉晶光供应的Pancake透镜,以及与之配套的相关物料。“不断优化的必然是关键零部件,所以一旦有设计变更,与这个零部件配套的许多材料都需要配合进行相应调整,然后再全部重新验证,每一次的耗时都会很长。”

除上述外,早期的VR设备不论从外观、体积、重量上看,给人以十分繁重的感觉。现在的产品虽然已经有了很大改善,但相比智能手机、手表等设备,依旧算不上便携式移动终端。一款能够引爆市场的产品必然需要解决这块短板,因为这能够让用户最直观的感受到差异和优化。

另一方面,同样让用户无法长时间使用设备的原因或许还有续航。其实这类问题几乎存在于所有消费电子产品当中,轻量化和续航难以取舍;另外像是结构件、零部件等环节,不同材料的效果也参差不齐,然而效果好的材料未必轻,如何权衡也是产业链需要解决的问题。

综上来看,苹果想要在短时间内实现理想化的设计其实有较大的难度,然而正如上述,目前已经推出产品的品牌不在少数,不论是为了给投资人和市场一个交代,还是先在这条赛道上卡位,苹果都需要一款面市的产品。

其实回顾苹果的智能手表、TWS耳机产品线发展就可以发现,这并不是它第一次这样“操作”。在一代产品面市后,再根据最真实的市场反馈对产品进行迭代,这样做不仅能够“对症下药”,同时也给产业链的技术升级、量产能力创造了更大的空间,让下一代产品有机会在性能提升的同时控制成本下降。

责编: 邓文标
来源:爱集微 #产业链# #一周概念股#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