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微说|高峰:遍历产业链之后,以投资赋能中国半导体_芯人物(上)

来源:爱集微 #集微说#
45.9w

光阴似箭,韶华如歌。数十年间,中国芯片领域已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涌现出一群志存高远又脚踏实地的企业家。

集微网与清华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的《芯人物—致中国强芯路上的奋斗者》一书,首次全方位展示了这批先行者的情怀和风采。

【本期人物】高峰,清华大学半导体专业学士、中科院微电子所微电子专业硕士。先后任职于中科院微电子所、新加坡特许半导体、台积电美国、美国PDF Solutions、华虹NEC和英特格灵芯片,2017年加入石溪资本转型做投资,现任石溪资本合伙人,参与投资的40多个项目涉及从IP、EDA、材料到设计、封装、测试等半导体全产业链。

有些转折,是人生必经的磨练;而这些磨练,又是破茧蜕变的关键。这对于做过IC设计、管过晶圆厂、干过咨询、创过业的高峰来说,或许更有不一样的感悟。在职业经历百转千回覆盖了半导体领域的几乎所有关键链条之后,又好似百炼成钢,高峰再次躬身力行,以自己的专业、经验和智慧帮助半导体领域的创业者,赋能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

高峰的人生之路充满诸多“机缘巧合”,曾经一心想考中专来实现农转非,后来却上了清华大学;“偶然”被分到半导体专业,又在毕业时没有机会考研却“意外”获得读研资格;进入中科院微电子所继续深造,获得赴韩国学习的机会,进而打开先进半导体世界的大门。之后的工作中,高峰在特许半导体、台积电、华虹NEC等行业顶尖企业中埋头积累,从技术研发到市场销售,“玩转”半导体全产业链之后,高峰再一次“邂逅”投资领域,转型成为半导体产业投资人,在时下如火如荼的国内半导体产业浪潮中,选择又一次挺立潮头。

看似一连串儿的“机缘巧合”,实则“努力结硕果”,“没有机会,自己要主动进攻,创造机会;要不断学习,不断挑战,拓宽自己的边界。”回顾过往,高峰深有体悟的表示。

误打误撞考入清华半导体专业

高峰出生在安徽阜阳的一个农村家庭,父母都是民办教师,对孩子的朴素要求就是能多读点书。

阜阳地处淮北平原,历史悠久,是管仲、鲍叔牙、吕蒙、刘福通的故里,晏殊、欧阳修、苏轼等曾先后在此为官。但所属人口大省安徽,这里的学子们面临着巨大的高考压力。

“我们那时候的标准是能考上中专、大专都已经算很好的了,作为农村孩子则要早点工作解决家庭负担。”回忆起这段历程时高峰深有感怀。因此,当高峰在中考时取得全县第二名的好成绩时,由于担心上高中可能考不上大学,一度想放弃高中直接读中专。他当时的化学老师也是高峰的表哥觉得甚为可惜,极力鼓励高峰去读高中,还去做他父母的工作,最后终于成为高峰命运转折的第一个“推手”。高峰也由此选择了阜阳一中,人生道路迎来了一个全新的转折。

在高中读书期间,高峰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对未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其实并没有清晰的认知。就在高考填报志愿时,高峰当时的物理老师向他推荐了无线电专业。因此,在1985年,高峰误打误撞地考入了清华大学无线电系(1989年改为电子工程系),韦尔半导体虞仁荣、兆易创新舒清明、卓胜微冯晨晖、格科微赵立新、燧原科技赵立东等这些日后名声鹊起、在国内半导体业江湖纵横捭阖的人物都是他的同班同学,他们这个班也成为后来为中国半导体产业贡献数十位领军人才的神奇的EE85级。

当年的清华无线电系在大一时不分专业,而到大二分专业时,高峰被分到了当时相对比较冷门的半导体器件物理专业。 “那时国内半导体产业发展落后,对半导体也不了解。一听说是半导体时,第一反应以为就是学装收音机的。” 高峰笑着提到。虽然对这个专业不了解,但高峰心态非常好,既来之则安之,于是全力投入到学习中。

回忆当年的学习生活,高峰谈道:“当时要做二极管,没有多少自动化设备可用,每一步都要自己设计:用刻红膜来制作掩膜板,什么地方透光,什么地方不透光,都是手工刻制;去掉光刻胶要用酸清洗,酸的配比、清洗步骤、炉子的温度怎么调,都要自己亲自动手摸索。”虽然当年制作出的成品水平不一,但亲自动手实践的学习过程,让他对半导体整个工艺流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按规划,高峰本想本科后继续考研究生,没想到的是1989年大四(当时清华本科是五年制)那年遭遇了一场风波,学生不能自主报考研究生,高峰考研的规划只能搁浅,他提前回到老家,准备在安徽找工作。

当时是麦收时节,高峰正帮父母在田地里收麦子,突然收到一份来自北京的电报,让他回去选报研究生。原来,当年虽然不能自主报考,但研究生招生仍在继续,并根据本科成绩择优录取。由于大学四年成绩优异,高峰“恰巧”获得中科院读研资格,从而得以继续深造,进入中科院攻读专用集成电路设计方向的研究生,这让高峰从半导体物理器件的攻坚中又转而深入到IC设计领域,对半导体知识的扩展有了更深一步的探索。

就这样,在初中和高中两位老师的指引下,在大学的一次偶然分班下,高峰一路误打误撞,一路亦全力以赴,得以在半导体专业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从韩国、新加坡到美国,学到先进半导体技术与管理理念

读研期间,高峰获得了一次赴韩国交流学习的机会。1992年底,来到韩国亚南电子株式会社学习IC设计,当时使用的设计工具是COMPASS软件,而彼时国内市场根本看不到这样的设计工具,这让高峰大开眼界。

这段学习经历让高峰开拓了视野,用他的话说“长了见识”,深刻体会到国外半导体发展的领先性,以及半导体先进技术应用在生活中的神奇体验。毕业后,高峰曾经想从事半导体设计工作,但综合考评后发现,设计需要的EDA工具很昂贵,人才更昂贵,设计出来流片生产的费用堪比天价,而代工厂的选择更是少之又少。

为此,高峰萌生了再到国外继续深造的想法。在中科院微电子所工作了一年多后,1994年9月,他加入新加坡特许半导体公司。

新加坡特许半导体(美国德州仪器与新加坡联合成立,后被格罗方德收购)是当时业界冉冉升起的半导体代工新星。

无论是新加坡政府还是晶圆厂管理层,都对人才非常重视。在特许半导体,高峰最初在研发部门,从器件模型做起,后来转做PIE工艺整合,涉及到当时的几代先进工艺制程,例如:0.5微米、0.35微米、0.25/0.22微米、0.18微米制程。但当时,特许半导体内部存在一个问题,即:研发部门与生产工厂之间脱节,出现问题时双方互相指责推诿。为此,公司安排高峰带领研发团队进驻工厂,实地体验研发与量产之间的不匹配问题,并且顺利消除了两者之间的脱节。高峰的能力也得到了领导的赏识,随即高峰被任命为特许三厂部门经理,负责产品量产及良率提升。

后来,特许半导体成功上市,成为当时继台积电、联电之后全球第三大芯片制造企业。对于如日中天的台积电,此时的高峰也十分向往,很渴望能进入到全球第一的代工厂去学习更先进的技术及管理。

于是,在特许半导体工作7年后,高峰于2001年加盟了台积电在美国华盛顿州的一家8英寸晶圆厂WaferTech LLC(在20多年前,8英寸晶圆厂是当时非常先进的晶圆厂)。

在WaferTech的工作让高峰大开眼界,最让他体会深刻的是台积电完善的良率提升与品质管理体系。例如,在台积电高效的知识分享系统内,只需要输入关键词,就可以查找到所有与之相关的问题、文档以及解决方案。这对于有多个晶圆厂同时运营的企业,可以很好地解决各个晶圆厂各自为政的问题,避免出现故障各自重头再来的低效状况。

完善的流程管理、先进的技术实力保证了产品良率,高峰当时负责的项目是0.15微米工艺的技术转移,第一次转移就实现了95%的良率。台积电这种品质管理、良率提升的体系切实保证了对大客户的服务支持,例如,当时决定将英伟达GPU的生产从台积电总部迁移到其美国工厂,这套体系就保证了快速成功技术转移。

在良率提升方面积累到丰富经验之后,高峰进入位于加州的美国PDF Solutions 公司。PDF Solutions 是一家半导体良率提升解决方案商,包括半导体良率提升的咨询业务,有一套基于模型与数据的良率测试分析系统。团队中有很多数据分析、统计专家,但真正懂工艺的并不多。PDF Solutions当时的一个服务项目是索尼PlayStation2游戏机里的芯片生产,由于采用嵌入式DRAM存储器等复杂的设计,生产良率很低。为此,懂工艺又懂器件的高峰被委以重任,派往日本,帮助索尼提升良率,之后高峰还帮助东芝提升产品良率。有意思的是,在PDF Solutions 工作期间,高峰还曾帮助老东家台积电提升当时全球第一个90nm工艺产线良率。

从新加坡到美国,再到日本,10年间,高峰的足迹遍及全球及各大半导体先进企业,在半导体生产及良率提升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让他回国大展身手变得水到渠成。

而在回国之后,从工程师、市场销售到创业公司CEO,高峰的职场边界不断拓宽,直至转型做投资,助力半导体企业茁壮成长。下集的内容更精彩,欢迎继续收听,我们下期见。

责编: nicole
来源:爱集微 #集微说#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