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缺芯之痛:用尽芯机

来源:大公报 #国产芯片#
2w

        美国对华为等中国企业的无理打压以及驱之不散的中美贸易战阴霾,让中国的“缺芯之痛”暴露无遗。不过硬币总有正反两面,这场由美国单方面挑起的贸易争端,也意外地给内地芯片产业带来了难得机遇。

  众所周知,中国已经连续十几年成为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费市场,在全球市场所佔比例高达六成左右,并且仍在保持高速增长。但是中国芯片严重依赖进口,已连续多年超过原油成为第一大进口商品。

  国产芯片自给率仅15%

  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进口集成电路总金额首次突破3000亿美元,达到3120.5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1万亿元),同比增长19.8%,佔全国进口总额的14%左右。



  图:朱兆伟指出,中国在中低端芯片设计制造方面已具备国产替代的基础\大公报记者贺鹏飞摄

  “中国市场上国产芯片佔有率极低,很多领域都是零佔有率,这是很尴尬的局面。”灿芯创智微电子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总裁吴汉明坦言,在一些核心应用领域中国芯片自给率都不足1%,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根据知名市场调研机构IC Insights发布的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自给率仅有15%左右。其中,在存储芯片、服务器、个人电脑、可编程逻辑设备等核心领域,国产芯片自给率几乎为零。

  在电子科技大学集成电路研究中心主任张波看来,中国芯片产业之所以严重依赖进口,除了因为国产芯片特别是高端芯片在技术、质量等方面仍与国外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外,另一重要原因是,国内众多终端厂商不愿意採用国产芯片,中国芯片企业进行市场推广时举步维艰。

  “华为事件”警醒业界寻出路

  吴汉明也指出,中国芯片产业存在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不少企业都是“两头在外”,例如,具规模的芯片设计企业纷纷到外地设立分公司,客户也大多来自海外,限制了国内芯片设计产业的发展。

  这一被业界视为不正常的现象,固然表明中国芯片企业在内地还没得到足够的认可,但反过来也表明中国芯片企业在一些领域已经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

  “国内很多芯片企业一直很困惑的是,自己的产品明明很好,但是没有多少下游企业愿意採用,终端厂商需要给予新兴IC厂商验证产品、试错、快速提升竞争力的机会。”世芯电子科技(无锡)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兆伟说,目前中国在SoC(系统级芯片)等高端领域的确实力较弱,但是在一些中低端芯片的设计製造方面享有相当优势。

  虽然中国一些芯片企业已经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和价格优势,但是终端厂商已习惯长期进口芯片,对国产芯片缺乏信心。而且即便有企业愿意试用国产芯片或相关配套产品,也要经过複杂和漫长的测试验证过程,很多终端厂商对迈出这一步有所保留。

  然而,随着中美贸易战的爆发,这一困局出现微妙变化。朱兆伟表示,去年“中兴事件”让各级政府意识到发展自主可控芯片产业的重要性,但是终端厂商并未予以足够的重视。突如其来的“华为事件”令产官学界都感到极大震撼,很多大型系统厂商、终端厂商的危机感骤增,开始积极寻求可替代的国产芯片。

  例如,“华为事件”后,一度传出海康威视和大疆科技也将被美国列入制裁名单。为此,海康威视已经着手选择国内替代芯片企业和产品。

  在此之前,因为海康威视设置的门槛很高,国内企业很难进入其採购系统。大疆科技在加大海外採购的同时,也在评估国产替代的可能性。

  中国芯企研建自主产业链

  朱兆伟透露,“华为事件”殷鉴在前,目前国内不少大型系统厂商、终端厂商都在做“两手準备”,一方面大批量採购国外先进芯片,导致美国芯片企业和台积电等代工企业订单量大幅增加;另一方面也积极推行“备胎计劃”,在国内寻找替代品。

  张波指出,芯片产业实际高度国际化,设计、製造、封测等各环节依赖国际分工,例如EDA(电子设计自动化)是美国称霸,代工是台湾最强,而中国大陆是最大的应用市场。因此,贸易战就像一把“双刃剑”,固然会对中国芯片产业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同时也会让美国的相关企业受到损害。

  另外,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製造业基地,芯片等电子元器件大量依靠进口。贸易战让不少企业十分担心,美国既然可以制裁中兴、华为,下一步也可能会对诸如格力、海尔等其他中国企业举起“大棒”,因此必须重视产业链的安全问题,建立自主可控的产业链。

  容易被人忽视的一点是,虽然去年中国进口的集成电路总金额超过3000亿美元,但进口集成电路的总数多达4176亿个,平均单价只有0.7美元。

  这意味着,除去价格昂贵的高端芯片外,中国进口的大部分芯片都是技术含量和工艺水平并不太高的中低端芯片,其中很多芯片已经能在国内完成设计和製造。

  “从这个角度来说,中美贸易战为中国芯片产业的国产替代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机遇。”张波说道。

责编:
来源:大公报 #国产芯片#
THE END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