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码】美光将在中国台湾加码投资,有望建第二研发中心;LG电子考虑使用LG Innotek产FC-BGA基板;射频芯片商Sivers计划将光子学部门分拆

来源:爱集微 #芯片#
6425

1.LG电子考虑使用LG Innotek生产的FC-BGA基板

2.美光将在中国台湾加码投资,有望建立第二研发中心

3.射频芯片商Sivers计划将光子学部门分拆上市,参与AI热潮

4.AI初创公司DevRev完成1亿美元融资,估值达11.5亿美元

5.中国法院对一系列AI案件裁决 加速全球标准制定竞赛


1.LG电子考虑使用LG Innotek生产的FC-BGA基板

LG电子正考虑在其电视上使用关联公司LG Innotek生产的倒装芯片球栅阵列(FC-BGA)。

LG Innotek一直在培养FC-BGA这一高端芯片基板作为新业务,因此赢得LG电子客户将是迫切需要的提振,并且可以作为范例赢得其他客户。

电视中使用的FC-BGA通常为35毫米×35毫米,被视为低端产品。它们也可用于电视周围的无线扬声器。

LG Innotek龟尾新工厂F1生产的FC-BGA可能会进行供应。该工厂自今年第一季度开始运营。

LG Innotek在今年3月表示,正在小批量生产FC-BGA,但预计最迟到10月就会产生可观的收入。

同时,由于FC-BGA主要应用在PC领域,而PC市场正面临增长乏力的局面。

对于LG Innotek来说,要扩大FC-BGA业务,除了LG电子等客户外,PC市场也需要整体复苏。

2.美光将在中国台湾加码投资,有望建立第二研发中心

美光总裁暨CEO Sanjay Mehrotra今年7月访问中国台湾,将带来更进一步合作,例如在人工智能(AI)应用扮演重要角色的高带宽存储器(HBM)。据悉,美光将加码在中国台湾投资,除制造HBM先进制程外,不排除有机会在中国台湾创建第二个研发中心。

据悉,中国台湾经济部门于2021年5月申请领航企业研发深耕计划(大A+),提出DRAM先进技术暨高带宽存储器研发领航计划,在中国台湾设立第一个研发中心,获补助47亿元新台币,将研发先进制程落脚在中国台湾生产。知情人士说,在三星及SK海力士都积极追赶先进技术下,美光台湾明年研发中心计划补助届满后,很有可能(很有机会)再提出第二研发计划,成为扩大对中国台湾投资的一部分。

美光台湾2021年申请第一个研发中心,将最先进制程落脚中国台湾生产,分别在台中、桃园设厂。此前芯片设计大厂AMD、英伟达、英飞凌等企业陆续宣布来中国台湾设立研发中心。

中国台湾经济部门表示,美光近期会加码在中国台湾投资,将制造HBM,中国台湾是美光重要生产基地,美光加大在中国台湾投资可以贴近重要客户台积电。

知情人士说,美光积极投入HBM制程技术提升,新存储高速运算等,其竞争对手SK海力士和三星,应对客制化HBM需求,最近都积极和供应链合作,提升制程制造和封测能力,预计美光也会计划加码投资中国台湾,仍需经其董事会同意,才会正式对外公布。

3.射频芯片商Sivers计划将光子学部门分拆上市,参与AI热潮

瑞典Sivers半导体公司正考虑将其光子学部门分拆为一家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以利用人工智能(AI)的热潮。

拥有强大射频芯片业务的Sivers已签署一份不具约束力的意向书,将其Sivers Photonics子公司与byNordic Acquisition合并,并将在美国上市。

这笔交易将创建一家独立的、公开交易的光子学公司。然而,半导体行业的许多SPAC交易都未能实现,而byNordic近几个月来与美国监管机构发生了多次摩擦,目前正在等待对其从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除名的上诉结果。

Sivers Photonics子公司是全球先进的半导体光子器件供应商之一,特别专注于磷化铟(InP)激光源,该公司于2017年收购了位于苏格兰格拉斯哥的CST Global。该部门开发和制造可定制激光器,旨在满足数据中心、消费者医疗保健和汽车激光雷达等高增长AI基础设施和传感应用的需求,此前曾考虑成立一家光子学工厂的合资企业。

目前,该公司约80%的净收入来自美国,合并完成后,该公司计划在硅谷设立总部,制造业务仍留在英国。

该光子学子公司开发了一套独特的技术组合,以25年以上的研发为基础,在美国、英国、加拿大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拥有三项已颁发的专利和16项正在申请的专利,拥有80名员工。

对AI的需求将推动数据中心的功耗降低,而硅光子学(SiPh)被视为降低芯片间连接功耗的关键。Sivers Photonics目前已与多家领先的SiPh供应商(如Ayar Labs)签订开发合同,以开发独特的高性能激光器,并正在与包括超大规模企业在内的多家领先的AI公司进行洽谈。

使用光子激光器的消费级生物识别传感器,还使可穿戴医疗保健产品能够用于从跟踪个人健康状况到监测人体生物识别和即时护理解决方案等新应用。在过去几年中,一位客户已与Sivers Photonics签订了超过1800万美元的开发合同,以改进和优化生物识别传感器的激光器。

虽然该市场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但Sivers Photonics相信它在为这个不断增长的市场提供先进的光子生物传感器方面具有竞争优势。

Sivers半导体董事长Bami Bastani表示:“鉴于硅光子在AI基础设施领域具有巨大商机,以及对光子生物识别传感器的需求不断增长,我们认为现在正是将该业务部门作为独立实体推向美国资本市场的最佳时机,并为股东创造参与其未来成功的机会。”

“与此同时,我们还希望利用Sivers无线业务部门的成功以及对我们用于卫星和5G的领先毫米波波束形成器解决方案的需求,这些解决方案在过去几年中已在这些发展中市场获得客户广泛关注,使我们能够创建一家完全无晶圆厂且资本密集程度较低的公司,并将继续在Sivers半导体旗下上市。”

4.AI初创公司DevRev完成1亿美元融资,估值达11.5亿美元

DevRev是一家使用人工智能(AI)进行客户支持和其他任务的初创公司,该公司从Khosla Ventures和其他投资者那里筹集了1亿美元融资,估值达11.5亿美元。

DevRev由CEO Dheeraj Pandey于2020年共同创立,他还帮助创立了Nutanix,该公司表示其产品使用AI来提高支持、产品和工程团队员工的效率。

在接受采访时,Dheeraj Pandey表示,这项技术将有助于提高员工的效率。

除了Khosla Ventures,Mayfield Fund也参与了这家初创公司的融资。Mayfield管理合伙人Navin Chaddha表示,他之所以投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Dheeraj Pandey创立Nutanix的业绩,并补充说他很后悔没有投资该公司。

Navin Chaddha对DevRev非常热衷,以至于他在两天内就打款了。他还称该公司迄今为止的工作“执行得非常完美”,并补充说他预计DevRev最终将进行首次公开募股(IPO)。

5.中国法院对一系列AI案件裁决 加速全球标准制定竞赛

中国法院一直在下达一系列与生成式人工智能(AI)有关的判决,以此来表明中国如何看待这项技术并打算率先制定标准。

今年4月,北京一家法院就个人的声音权作出了中国第一项裁决。一位配音演员起诉了几家公司,指控他们侵犯了人工智能复制语音的权利。法院认为,其中一些公司确实侵犯了原告的权利,并命令他们支付25万元人民币的赔偿金。

中国的《民法典》已经囊括了对个人声音的保护,但这是第一起用于人工智能的判决案例。

对人工智能生成声音的担忧远非中国独有。在美国,女演员斯嘉丽·约翰逊(Scarlett Johansson)抱怨说,OpenAI的ChatGPT的语音功能听起来与她“惊人地相似”。该公司最终停止使用该语音。

在日本,未经许可生成配音演员和歌手数字版本的“AI封面”猖獗。政府已经开始制定规则,但关于人工智能生成声音权利的辩论才刚刚开始。

与此同时,中国法院一直在开创其他的先例。

今年2月,广州一家法院裁定,一项提供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的运营商侵犯了版权并违反了其注意义务,其服务允许用户创建类似于日本流行角色奥特曼的图像。

该判决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是全球首部全面规范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法律。

在另一起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工智能相关知识产权案件中,北京一家法院于2023年11月承认了人工智能创作图像本身的版权。

一名原告在社交网络上发布了一张名为“温柔的春风”的图片,该图片是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创建的。另一个人在未经原告许可的情况下发布这张图片。法院判决原告享有该图像的著作权,并判令被告支付赔偿金500元。

法官认为,该图像是通过原告具有创造力的提示生成的。

相反,去年,美国一家法院裁定,人工智能艺术作品不符合版权注册资格。这些相互矛盾的裁决凸显出,关于如何处理人工智能产生的图像和其他工作的全球辩论正在升温。

专门研究人工智能相关法律的日本律师中崎隆(Takashi Nakazaki)表示,在欧洲,“讨论的方向尚不清楚”。在日本,作品的可著作权是由说明书的内容等因素决定的。

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数据,全球有超过1000项关于人工智能的规则,但许多讨论仍处于起步阶段。精通中国法律的日本律师小野寺佳文(Yoshifumi Onodera)说,由于许多国家热衷于制定有利于自己的人工智能标准,中国法院的积极裁决和政府急于制定法律的努力“变得无法忽视”。

中国致力于赢得人工智能竞赛的决心毫无疑问。政府和私营公司正在共同努力研发这项技术。根据斯坦福大学4月发布的一项调查,2022年,中国公司和其他实体持有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的61.1%,远高于美国的20.9%。

中国不仅要研发这种技术,而且要将其用于实际应用。中国发布的“十四五”规划(2021年至2025年)要求将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与社会“融合”。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Nomura Research Institute)监测中国人工智能技术的专家李志辉(Li Zhihui)表示,生成式人工智能已经在各行各业中普及,从汽车零部件的检查到为补习班制定学习计划。

李志辉认为,这些法庭案件反映了这种日益增长的热情,他说“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社会实施正在迅速推进,法律问题也越来越明显。”

责编: 爱集微
来源:爱集微 #芯片#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