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电游海龙教授:产教融合维持EDA生态稳定,校企联合突破人才缺口产业发展瓶颈

来源:爱集微 #集微峰会# #EDA# #西电#
3.1w

2023年6月2日—3日,第七届集微半导体峰会在厦门国际会议中心酒店隆重召开。作为第七届集微半导体峰会的重磅会议之一,峰会首日举办的EDA IP工业软件峰会以“共建产业生态 同享产业链价值”为主题,聚焦国内外EDA、IP以及工业软件等全产业链的热点,探讨产业前行之路,共同定义电子设计领域的未来式。

在EDA IP工业软件峰会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以下简称“西电”)教授、EDA研究院副院长游海龙博士发表了题为《EDA生态中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的主题演讲,从EDA生态与人才培养状况、西电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以及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三个方面做了深度分析。

维持EDA生态稳定,人才“供给侧改革”是关键

游海龙首先指出,常规生态系统包括生成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四个基本成分,而在EDA生态中,维持人才、研发、应用三大层面形成的生态稳定极其重要。

在EDA这一生态中,高校在培养EDA人才方面,是驱动EDA发展的电路与器件创新的设计方法学重要研究基地,EDA研究、开发与实现人才的来源地以及是EDA应用、教育与培训的应用习惯建立的早期客户。游海龙认为,首先是IC设计,架构器件电路等前沿技术探索形成先进的设计方法学,设计方法学落实到工具,就形成了EDA工具,EDA工具进一步推动设计IC产业发展。而以上每一个环节都需要高校参与,高校是驱动EDA发展的电路与器件创新的设计方法学重要研究基地。而且高校为研究和开发来培养人才,是人才的培养的来源地。最重要的一环是高校,也是EDA教育和应用习惯建立的早期客户,即学生学微电子集成的设计,早期客户建立一个习惯尤为重要。所以说在这三个环节里面,从研究到开发、应用,实际上高校都参与其中。

而我国该领域人才紧缺问题也日益明显。“根据《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白皮书(2019- 2020)》,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从业人员规模为51.19万人左右,人才缺口达25万人,尤其是缺乏领军人才、复合型人才。”游海龙引用数据称,预计到2024年,全行业人员需求约78.9万人,人才缺口是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

细分到EDA人才领域,他认为产教分离、面向EDA产业工程实训欠缺、工程人才培养学术化倾向严重以及投入不足、研究高校与企业规模小、研究水平落后等因素导致EDA人才不能满足我国自主EDA创新发展。

对于此类问题,游海龙表示进行基于国家产教融合创新的EDA人才培养以及进行EDA人才的“供给侧”改革才是根本。引用魏少军教授的理念,他提出了三个建议:

一是面向产业急需进行人才培养。提升EDA创新人才培养水平,培养核心技术开拓者、交叉领域探索者和集成电路产业领军者;瞄准EDA产业应用前沿卡脖子问题,利用先进设计理念搭建平台,形成品牌和口碑效应。

二是产学研融合,学校、企业、科研院所相互合作,搭建协同育人平台。促进校企深度育人合作,紧密结合前沿需求,促进学科交叉,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奠定基础;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为学历教育、企业技术人才和高校师资提供实训,形成良性产业生态循环。

三是鼓励跨学科融合。融合数学、物理、计算机、电子信息、网络通信等学科;实现多学科、多领域交叉融合的基础研究和面向产业前沿工程技术。

西电争做领头羊 打造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

据悉,西电致力集成电路人才培养,2021年由国家发改委和教育部共同批复,从2021—2023年总投资超3.5亿打造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项目,致力建设面向“材料-器件-电路-系统“产业链条,统筹”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创新”为一体的产教融合创新平台。

游海龙表示,针对西电,该项目包含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与器件集成制造平台及集成电路EDA技术与芯片系统设计平台,西电依托制造平台和设计平台两大平台开展工程技术人才实训。EDA工具与设计自动化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子平台来建设。

“借助以上两个设计平台,设计与EDA平台要求学员独立完成给定逻辑电路设计、版图绘制等。面向混合信号集成电路设计、系统芯片设计与调测、EDA工具与设计自动化三个子平台共制定了11个子模块。”游海龙做了详细说明,表示依照不同子平台还会设置不同子模块,使培养学生领域更加专业。

在EDA人才培养人数方面,游海龙提到,“西电每年本科生大概5000余人,硕士生大概3000余人,整个有8000人的培养名额。8000人的培养规模里,基本上80%是电子信息相关的,那么80%的电子信息类人才里面,大概有15%不到20%的比例培养的是微电子和集成电路的人才,其他的20%是我们工具相关的电子信息人才,因此比较大占比与EDA相关。”

西电是国内最早建立半导体、信息论、雷达、微波天线等专业的高校之一,具有鲜明的电子与信息学科特色与优势。同时也是国内最早开设半导体专业的高校之一,最早独立建制的微电子学院,今年是微电子学院建立20周年。

游海龙表示,近年来,西电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高,科研实力不断增强,高层次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社会影响力、美誉度不断提升。西电强力支撑电子科学与技术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A+”,并列全国第一;在教学学科方面,2021年11月,西电入选全国首批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目前,西电已成为国内高校集成电路领域人才培养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高校之一。

除了基于学校设立实训平台,西电还进行了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校企联合,培养高水平的企业需求人才

游海龙表示,西电近年来不断发挥西电学科特色优势,依托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拓展EDA人才培养生态。

“从2019年开始,我们陆续做了一系列围绕着EDA人才培养的相关工作。与诸多企业建立了紧密合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游海龙说。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西电与国微集团(深圳)联合共建EDA研究院,开展EDA专项研究生招生、校企联合培养、科研项目攻关以及生态建设,成为国内开展EDA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社会服务的重要力量。

西电在不同细分领域进行校企合作,培养EDA相关人才。“在硬件仿真领域,西电与上海思尔芯联合,用基于RTL的划分方法,实现硬件仿真器以及原型验证的关键技术的突破。我们也发表了一系列的高水平的论文,且此研究成果已经落实到实际的产品上面。”游海龙表示。

另外,西电与国芯微来合作可靠性的仿真流程并取得突破,在28纳米可靠性模型实现了自主的老化仿真流程。此外在此过程中西电申请了自己的多项专利,包括迭代方式,还有首次运用人工智能的方式来实现可靠性的退换仿真的加速。

游海龙表示,西电还参与了产教EDA国际学术研讨会以及由中国发起、主导EDA学术会议等活动。

最后,游海龙总结道,“像我题目所说,首先高校是EDA生态中重要一环;其次人才数量不是问题,质量是关键问题,产业需要大量高水平人才;第三是希望有学科的交叉和融合;从学校层面来说,通过产教融合创新模式培养人才实践;另外刚才也分享了西电通过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来完成这样的一个工作。希望未来有其他有机会给广大的企业和其他的相关高校有机会进一步的合作。”(校对/赵月)

责编: 李梅
来源:爱集微 #集微峰会# #EDA# #西电#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