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新片区大力培育人工智能产业行动方案发布,定下500亿元目标

来源:爱集微 #临港# #政策#
1.6w

集微网消息,8月12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印发《临港新片区大力培育人工智能产业行动方案(2022-2025)》(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力争到2025年,集聚自动驾驶、智能终端、智能芯片、软件信息、数据服务等人工智能企业500家,相关产业规模攀升至500亿元。

《行动方案》明确了主要任务,包括夯实核心基础能力、加快关键系统(部件)研发突破、做大高端智能终端规模、不断扩大 AI 应用示范场景、打造“一核两翼”空间布局。

夯实核心基础能力

核心技术突破

AI 算法。支持以类脑智能和认知智能为核心的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生物特征识别、新型人机交互、自主决策控制等 AI 通用算法研发。推动适配临港新片区前沿产业发展的行业算法创新应用,鼓励临港新片区内各企业开放应用场景,促进算法与企业业务对接。

基础底座搭建

智算平台。夯实数字经济智慧底座,充分发挥临港人工智能计算中心(AIDC)等超大算力和超强算法优势,建设“算力资源+AI算法工具+通用算法模型”的一体化“AI即服务(AaaS)”智算平台,支撑临港新片区产业数字化转型,数字孪生城市和国际数据港建设。推动智能芯片的平台适配应用,统筹做好高等级数据中心和公共算力平台的建设和运营,探索存算一体化、云边端协同等新型算力平台研发布局,打造面向全景产业生态的普惠算力集群。

加快关键系统(部件)研发突破

重点发展工业软件

汽车电子软件。以产业生态和应用场景为驱动,聚焦汽车电子核心软件领域,积极布局传感器融合软件、电池管理软件、智能座舱软件、车载操作系统软件、车身控制软件、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软件、自动驾驶软件、车路云协同软件、数据安全软件等领域,推动汽车软硬件解耦,实现软件定义、数据驱动的智能新能源汽车。

研发设计软件。重点引育电子设计自动化(EDA)、辅助设计(CAD)、辅助分析(CAE)、辅助制造(CAM)、辅助工艺规划(CAPP)等设计类企业,推动三维几何建模引擎、轻量化设计、算法快速求解等核心技术攻关,实现国产化软件替代和卡脖子技术突破。

着力发展关键部件

智能芯片。支持超大规模、高效率、高速率、低功耗的训练芯片、推理芯片和存算一体芯片的设计研发,前瞻布局类脑智能芯片、高效神经网络处理器、光芯片等研发。结合前沿产业创新需求,开展包括自动驾驶、药物发现和靶点筛查等细分领域的专用集成电路(ASIC)芯片产业化应用。

传感器。支持类脑视觉、微机电系统(MEMS)、高性能光纤等新型传感器的研发。推动高精度、高性能、智能化的传感器研制,重点发展无线医疗、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视觉图像、雷达传感器等应用产品,重点支持压力、加速度、力学、惯性、定位传感器研发,推动车规级传感器“卡脖子”技术突破。

做大高端智能终端规模

智能网联汽车。做大智能汽车整车规模,强化整车终端对产业链带动能力、策源能力。抢抓电子电气(E/E)架构变革趋势,大力发展智能驾驶终端、算力终端、通信终端、底盘终端、座舱终端等方向,重点导入高级别自动驾驶整车、多合一电驱系统、线控集成式底盘、智能座舱总成、高性能车载计算平台等项目。

交互终端。依托临港新片区已有的传感器、芯片、电池等产业链集聚优势,面向文娱社交、视听体验、教育培训、工业检测等领域发展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拓展现实(XR)终端。推动 VR/AR/XR 终端向轻便化、云端化、行业化和智能化发展,加快从柔性材料、智能硬件、操作系统、底层技术、内容生态到场景应用的全产业链布局。支持新型显示技术和终端研发。聚焦液晶显示(LCD)、有机电致发光(OLED)、电泳显示(EPD)等主流柔性显示技术,鼓励以柔性主动矩阵有机电致发光(AMOLED)为代表的新型柔性显示技术攻关和创新。着力突破激光投影、近眼显示、浮空投影、裸眼三维显示(3D)、空间成像等全息显示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校对/赵碧莹)

责编: 赵碧莹
来源:爱集微 #临港# #政策#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