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目科技CEO唐锐:海外半导体高管人才回国创业,加速国产汽车半导体崛起

来源:爱集微 #汽车半导体# #汽车峰会# #纵目科技#
2.2w

集微网消息,2021年12月24日,由上海市经信委、浦东新区科经委指导,半导体投资联盟主办,张江高科、爱集微承办,上汽集团协办的“首届集微汽车半导体生态峰会”在上海隆重举办,纵目科技创始人、CEO唐锐分享了《全产业链协同,中国汽车半导体的新机遇》的主题演讲。

纵目科技创始人、CEO唐锐

汽车产业被芯片“卡脖子”,背后有四大原因

从2020年底以来,全球汽车产业饱受缺芯之苦,目前仍尚未有明显的缓解之势。唐锐表示:“过去这一年,确实是一个非常魔幻的一年,可以看到汽车原厂非常多的高层管理人员,都去追逐芯片原厂的销售等等,而这在此前难以想象。”

当然,纵目科技也面临着芯片的挑战。纵目科技作为中国领先的自动驾驶和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产品及技术的领先提供商,基于一流的泊车算法能力、毫米波雷达、超级波雷达、摄像头及完整的系统设计能力,依据终端客户不同诉求,建立不同业务场景,对产品与芯片进行深度整合,开发行车、泊车、行泊一体的智能驾驶应用方案。这其中都离不开非常多种类的芯片。

反思疫情期间的汽车芯片供应链危机和卡脖子问题,唐锐指出背后大概有四点原因:

一是需求上涨,交付周期长。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车规电子芯片需求急剧上涨,价格随之水涨船高,同时随订单量上涨,平均交付周期达50周以上,这给供应链管理带来极大的挑战,因为中国市场动态非常大。

二是资源低效配置。因市场短缺,导致很多企业恐慌性囤货,造成了资源极其低效的配置。

三是产能扩充周期长。晶圆厂/芯片原厂投资设备扩充产能周期较长,一般需要2年以上的周期。

四是产能分配不均匀。晶圆厂/芯片原厂成熟制程的产线投资意愿不强,小芯片低附加值的芯片都成为瓶颈。反而一些先进制程的芯片,因为主机厂的投资回报更好所以更容易去投资。因此5nm、7nm的芯片,反倒缺芯的状况没那么严重。

全产业链如何协同,加速国内汽车半导体生态形成?

挑战往往与机遇并存,国产汽车半导体供应商正在快速发展。唐锐也结合自身经历分享道,“在过去,我们作为一个系统供应商,跟主机厂交流技术方案时,如果使用了国产的芯片,其实是减分项,但今天可能成为一个加分项。”

“最重要的是,我们看到大量在海外半导体行业深耕多年的高管人才回国创业,我觉得这是在大环境里很重要的因素,将加速促进国产汽车半导体的崛起,以及生态的形成。”唐锐强调道。

回溯历史,进入2010年之后,当工艺制程从40纳米往28纳米,甚至更先进制程方向发展时,芯片越来越难有投资的机会,根本原因在于这时形成了比较难以打破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里,规模化、产品的多样化成为非常重要的因素:一方面,投资变得非常大,企业可能做一款芯片,尤其是做一款大算力芯片,需要几百人的规模,因为其集成度越来越高;另一方面,芯片原厂一次流片等的成本,也会到百万美元、几百万美元,同时IP也达到天文数字。因此如果没有一个海量的市场,没有海量生态系统支撑,其实对于芯片的研发和创意来讲是一个极其痛苦的过程。

但是,在今天的时间点上,随着供应商去全球化,需求突然集聚的上升,从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回来的有经验的半导体创业人才,以及在国家和中国资本市场的支持之下,生态正在形成。

唐锐表示,“在这个生态里,我觉得对于中国汽车产业来讲,重要的是去思考怎么通过全产业链从整车到零部件企业、到芯片原厂的协同,跟上行业的发展进步。”

当然,最重要的推手是产业的智能化升级,中国的自动驾驶、中国的智能驾驶走在世界的最前列,而且以消费者为主导的产业智能化升级是最直接的因素。不难发现,中国的消费者如今对智能化的要求越来越高,拉动整车厂定义出来更智能的产品,从而我们必须使用一些更先进的算法、芯片的制程、系统的架构能力等等。

另一方面,必须认识到研发的成本非常高,怎么从整车到零部件、到芯片原厂,能够共同协同发展,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投资,创新上第一时间对齐。唐锐指出,这是中国自动驾驶或者汽车智能化的大产业,能够最后超越世界走在前沿的根本原因。

(校对/Jimmy)

责编: 干晔
来源:爱集微 #汽车半导体# #汽车峰会# #纵目科技#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