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概念股:5G助推射频前端市场高景气发展,面板供应链厂商加速IPO进程

来源:爱集微 #一周概念股#
1.9w

集微网消息,受益于新一代通信技术5G的快速发展,射频电子市场持续景气,卓胜微、富满电子、唯捷创芯等本土厂商纷纷营收大涨,带动市场关注度持续提升。据Yole预测,射频前端市场规模将从2020年的140亿美元增加到今年年底的170亿美元,预计5年后市场规模将超210亿美元。

与此同时,随着日韩企业逐渐退出,全球LCD面板产能加速向中国大陆转移,以京东方为首的国内面板厂商也抓住机遇频扩产能,带动了显示产业链厂商崛起,加速供应链厂商掀起了IPO上市潮,目前已有清溢光电、八亿时空、格林达、商络电子、南极光等先后成功登陆A股,而苏州天禄、莱特光电、美埃科技、路维光电、凌云光等厂商也处于IPO阶段。

射频前端市场高景气发展

当5G成为主流,竞争进一步加剧时,射频前端的ASP将会受到影响。根据分析师预测,射频前端市场从2019年(5G推出之年)到2026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8.3%,届时其规模也将超210亿美元。

Yole射频技术和相关市场分析师MohammedTmimi博士表示,“在这一需求下,射频前端市场领导者都推出了适应多种市场需求的灵活模块产品。除此之外,有些厂商还为旗舰产品定制了模块。

放眼市场,Skyworks、Murata、Qualcomm、Qorvo和Broadcom几乎占据了射频前端市场85%的份额。Skyworks是市场领导者,而Qualcomm的增长则十分强劲。

SystemPlusConsulting高级技术和成本分析师StéphaneElisabeth表示,“2019年底,Qualcomm的市场份额低于其他供应商,2020年,Qualcomm与三星等OEM合作后这一情况发生改变,其市场份额在今年年初几乎翻了一番。然而,随着苹果手机的发布,情况又有变化。事实上,iPhone系列在设计中并没有集成很多Qualcomm的组件。苹果的目标是在未来完全避免使用Qualcomm。”

Yole也指出,许多中国本土公司正在崛起,而且在射频前端领域经历着两位数的增长。大多数公司以独立的LNAs或开关开始独立业务,这使他们能够积累技术诀窍,并与OEM建立了信任。对于这些无晶圆厂的中国公司来说,下一步是将集成模组推向市场。当然,不是所有的公司都能成功,但可以期待在未来几年内有更多的市场合作。

在至晟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合伙人张苗看来,由中美贸易政策带来的国产替代市场大的窗口期也许只有3-5年,“如果国内优秀的芯片设计团队能够把握住机遇,通过整机厂商在研发、品质和交付能力上的评估,提供全面和系列化的、可持续的新品研发、迭代改进能力,能够做好品质管控和按期交付,凭借国内团队在研发周期、服务响应速度、产品售价等方面的优势,有望借助这一难得的机遇期,将初始的产品系列做好后,不断在新产品方向上拓展复现竞争力,最终成为行业常青且具有影响力的企业。”

此外,在基站领域,至晟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合伙人陈吉认为,基站芯片领域中国企业并不比外国企业差。半导体这样一个周期性产业,有淡季有旺季,有“黑天鹅”也有“大利好”。射频行业的国外巨头们,能够在几十年间的多个产业周期中仍屹立不倒,总结下来大都有一个特征:更多依赖产品技术门槛,占据高端产品线。

在国产化替代刚刚起步,射频领域国内格局暂不明朗,有行业广泛影响力企业尚未出现的背景之下,陈吉认为,射频芯片行业景气度会持续提升,随着新晋玩家的切入或进入新一轮的竞争阶段。

京东方供应链厂商扎推IPO

近年来,随着显示技术不断更新迭代,三星显示器、LGD等韩国厂商转向OLED、QLED布局,加之国内面板厂商高世代线产能的释放,全球面板生产重心加速向中国转移。与此同时,国内面板龙头企业京东方也纷纷斥巨资收购,加快扩大产能规模和市场份额,以进一步巩固行业地位。

业内人士认为,全球面板生产重心转移至中国,除中国面板制造商直接受益外,还拉动了中国整个显示产业的发展。比如京东方的崛起,带动上游供应链厂商快速发展,并陆续开启上市征程。

据集微网不完全统计,自2019年下半年以来,已经有10家京东方的供应商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包括背光显示模组、湿电子化学品、电子特气、掩膜版、液晶材料、被动元器件、发射膜、生产设备等厂商。

从客户贡献营收来看,京东方位于8家供应商的前五大客户名单中,更是格林达、清溢光电、八亿时空、商络电子、深科达第一大客户,贡献营收占比分别为34.01%、13.34%、77.52%、18.08%、12.16%,尤其是八亿时空近八成的收入来自于京东方。

另外,京东方还为南极光、正帆科技、宝明科技贡献营收占比分别为21.40%、6.82%、13.86%,在客户排名中分别位于第二、三、三位。而尽管京东方不是沃尔德、长阳科技的前五大客户,但其也是这两家企业的长期合作伙伴。

从上市地点来看,这12家企业中,南极光、商络电子2家企业选择创业板上市;格林达、宝明科技选择主板上市;而正帆科技、清溢光电、八亿时空、深科达、沃尔德、长阳科技选择了科创板上市。

除了已经上市的企业之外,还有14家供应链企业正处于IPO阶段,其中,3家企业已过会(包含过会、提交注册、注册生效),8家企业获得受理(包含受理/问询),另有3家企业正处于上市辅导阶段。

从披露招股书的11家企业来看,京东方位列于9家企业的前五大客户名单中,更是苏州天禄、莱特光电、美埃科技、路维光电、凌云光的第一大客户,贡献营收比例分别位25.52%、74.22%、13.87%、33.81%、4.73%。

综上所述,在京东方的助力下,其供应链厂商迅速崛起,并加速产业资本化进程。同时,相关厂商的迅速成长,也进一步完善国内关键设备、材料等产业链的配套体系,确保面板厂商的供应链安全。

3D传感市场未来两年增长放缓

与射频前端、面板供应链市场景气度不同的是,在3D传感市场,因消费电子及汽车终端市场增长受限,预计未来两年增长放缓。

从移动支付、AR/VR、自动驾驶这些概念逐渐在产品中落地开始,就已经为3D传感的需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中,3D摄像头的市场需求变化被视为衡量3D传感技术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家从事3D摄像头模组制造商对集微网直言:“我认为在这个时间点看3D市场的发展其实并不乐观,主要是应用没起来,即使概念已经炒了很久,也没有看到能算得上是刚需的应用。虽然产业链有规模的厂商基本上都会做,但大家都不认为这类产品能有很大的量。”

在没有刚性需求支撑的情况下,终端市场增长乏力及中美贸易摩擦产生的负面影响也让3D传感市场“雪上加霜”。

市场研究机构Yole在报告中表示:“接下来几年里,手机市场对3D摄像头的需求量将会减少。主要原因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智能手机产业处于从4G快速向5G升级的阶段,这一阶段整机成本上升,对手机厂商采用3D摄像头的计划造成影响;另一方面则是华为作为安卓系推广3D摄像头的主力品牌,受到中美贸易摩擦影响导致其手机业务销量大幅下滑。”

事实上,应用一直是3D传感产业中老生常谈的话题,我们也能够看到,手机品牌近两年为寻求更大的创新也在这方面加大了推动力度,不过从结果来看,似乎与预期相差较大。Yole最新预测显示,2021年全年3D摄像头在手机市场的总渗透率仅达到19.6%,与2020年的19.3%相比,增长了0.3个百分点。2022年,该项数据或许会回落至19.3%。

除了智能手机,产业链最关注的无疑就是汽车市场。

行业人士谈到:“随着自动驾驶等级的提升,汽车厂商对各类传感器需求都大幅增加。另外在车用市场,实现3D的方案种类有更多元,有成本优先的方案,也有实现高精度的方案,主要是终端厂侧重点是什么。这样的环境给了许多中小厂商机会,可以看到很多国内外企业在推广低成本3D解决方案。不过,从我们的角度来看,LiDAR更有机会成为车载市场的主流方案,低成本的3D方案可以观察这两年国内车厂导入状况后再判断。”(校对/Arden)

责编: 邓文标
来源:爱集微 #一周概念股#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